
上海屋檐下
2013-07-01 11:08:00 汪大文
我画了一本册页。方尺之间,记录了我在上海屋檐下的片片回忆。
我不知道多少岁,因为数字对我来说太复杂了。只记小时候,我居住在一个叫“十样景”的西班牙式弄堂里。十幢不同的花园洋房。在愚园路上非常幽静。但一到放学,一声呼啸我就跟了我的哥哥和邻家小孩奔窜在弄堂里,很多年前在弄堂口有一对裁缝夫妇,一针一线安安心心地维持他们的平民生涯。我为他们画了张速写。当然这是20多年前的事。
我外婆家在城里。从老西门进去一个叫红栏杆街的墙门内。有天井、东西厢房,房间里的地板下还有一口井。我喜欢住在那里。在我十多岁时就会独自一人沿着方滨路逛进城隍庙,14岁开始学画带着画板到九曲桥的湖心亭一角钱泡杯茶,画了一幅拿着一把蒲扇的老人。画至今还留着。而我自己也是一个老人了。
现在的新天地已是老上海的象征,因为有石库门的特色。我的同辈人都记得,谁能在石库门中拥有一个亭子间,里面还能装下三十六只脚,简直是一个豪宅。很多新婚夫妇的新房,仅用一块花花的布帘就把新房和父母的床分隔开,贴个双喜高高兴兴地结婚了。
后来我搬住到武康路(巴金老人隔壁)一幢很多户人家的大宅。有一个大花园,园中养了一群鸡。星期天的早晨,花园中拉了很多绳子晒衣服、晒被子,花花绿绿很好看。太阳是香喷喷的,晒过的被子松松香香的。这种情景,羡慕煞现在用干衣机的人,现在我是在阳台上晒被子,但心中总希望有那么一块小小的绿地。养几盆花和几只小鸡……
前时期一个朋友果然送来了两只小鸭,叫声很好听。我把它们养在阳台上,放在一个塑胶桶里给它们游泳。三个星期后它们长出了硬毛。另一位朋友自告奋勇把小鸭带到别墅中去养,结果他家的狗兴奋过头,把鸭子弄得“鸭飞笼翻”。朋友说鸭已给宠坏,每两小时要吃一餐,他买了15斤米,每斤米3元钱……
现在我希望那是两只会生蛋的鸭。如果是公鸭,怎么办?
我看着我画的那张“守望家园”那一排鸟笼。想想养两只鸭都那么辛苦。可能养鸟比较好。在海外的一段日子,很想吃烘山芋。于是去超市买了几个回家,放进烤箱。总不如弄堂对面那老头烤出来的好吃。
近年国外的老朋友陆续回上海,其中一位我们称他为老克勒。老上海的一套,抽雪茄喝咖啡,样样精通。而今他又在学品茶,普洱、冻顶从绿到红。老克勒总是老克勒。我们又只能洗耳恭听。
一个出生在上海的人,无论到哪里,抬头看到月亮就会想起故乡,我的母亲今年95岁。我有一双孙子孙女,孙子18个月四代同堂。我们选择居住在上海。
但愿我们的世界充满光芒和宁静。“太平盛世几代修”。走过泥泞更懂得珍惜。
偶见胡适先生句:刚忘了昨日的梦,又分明看见梦中一笑,和大家分享我的梦,并博一笑。
2010年7月于上海
(责任编辑:李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