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临沂:平凡生活里的书画热情

2013-07-11 09:22:28 未知

学员们正在街道美术班画画

李金城老人(前排)授课现场

  早就听闻山东人特热爱书画,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几幅字、几幅画,山东省的书画交易量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但直到走进山东临沂,记者才真正领会到山东人的“热爱”。

  被誉为“中国书法名城”“书圣文化之乡”的临沂,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书画一直是当地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拿起毛笔写上两笔、画上几下,在当地人看来,就像晨练一样平常。

  兰山区:小教室上演“老少乐”

  走进临沂的第一站是临沂兰山区刘家园街的一个街道美术培训班。这是一间仅有十几平方米大的屋子,屋子的格局极其简单,一块小黑板,几排小学生用的木制课桌椅,以及墙上挂着的几张老师的画作,就再没有多余的布置了。就是这样一间简陋的教室,从1999年开办以来,迎来送往了近2000名学员。

  进到这间小屋后,第一件奇怪的事是这里的学员之间的年龄差异,有10岁上下的小学生,有步入中年的妈妈们,甚至还有几位60多岁的退休大娘。但当她们坐在一起,每个人都认真投入地调墨调色、勾勾点点时,这种奇怪感就顿时消失了。

  已画完牡丹花瓣部分的刘大娘,满意地说:

  “这回画得还不错。”退休后的刘大娘已经在这里学了五六年了,她说她自己身体不太好,只有在身体好的时候,才过来画画。她还得意地告诉记者,她已是临沂市女画家协会的会员了,并参加了市里的好几次展览,亲戚朋友还有向她求画的呢。

  另一边的贾妈妈和刘妈妈本来是陪着孩子来学画的,后来孩子长大了,去外地上大学,不学了,她们自己却迷上了国画,于是,也成了这里的学员。她们说,画画,好啊,那么美的花,自己就能画出来,心里也美,这可比看电视有意思多了。

  负责教学的钟华老师介绍说,这里的学员很多都已经学了近10年,她们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一间小小的屋子,一群普通的老百姓,因为对国画的热爱相聚在一起,分享着画画带来的最简单的幸福和快乐。

  罗庄区:传书画自搭简易房

  第二站,是有“中国书画之乡”称号的临沂罗庄区罗西乡,主人翁是一位79岁高龄的农村老人——李金城。

  他家的房子有点特别,除了一般农村小院常见的几间平房之外,他家还在平房屋顶上加盖了一间由压型铁板建成的简易房。原来,这间简易房是一所学校——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岑石分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金城是一位小学美术老师,后来又在乡文化站教别人写字、画画。文化站解散后,学生就跑到了李金城的家里来学。一开始,李金城只是把家里仅有的这点吃饭睡觉的地方用来做教室。可渐渐学生多了,屋子装不下了。于是,1990年,李金城决定用自己多年积蓄的15000元,在平房上面加盖一间简易房。这样,就不怕学生来了没地方写字画画了。

  踩着仅一人宽的台阶,李金城老人带记者走进了这件简易房。简易房的地面是原来平房的房顶,所以中间凸起,两边下滑。桌子更简单,在由几根木棍钉起来的支架上铺了一块长形板子,有时还会摇晃。但这丝毫不影响学员学习书画的热情。

  颧南县:美协门槛低 办事不含糊

  王军健,从13岁跟李金城老师学习写字、画画,如今已有30多年了。从李金城老人的眼里,能看出王军健是他的得意门生。他说:“军健在我这里已经是‘研究生’了,还没到博士,还得努力啊!”

  李金城老人教了一辈子的书画,还自编了一首练书法之歌:“坐正头直两肩平,胸勿着案两肩平……”每当有新学生到来,第一节课,老人的开场白总是:“一笔一画学书画,一撇一捺学做人;一朝一夕勤努力,一生一世都受益。”老人还把清华大学的校训用红色的大楷写在了院子的墙上,鼓励来这里学习的每一位学员要自强不息。

  李金城老人不仅自己热爱书画,还把这份热爱传递到了下一代的身上。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员已有近千人,他们中有的已是企业单位的专业书画创作人才,有的成了教师,有的在经商之余依然续写着自己的书画热情。

  临沂行的最后一站是临沂莒南县。

  莒南县美协主席徐珩典是一位不善言谈的人,见到记者,他并没有夸夸其谈,讲莒南县美协的事,只是带着记者去了他的工作室。

  车子慢慢开进了一个私人办的小厂,徐主席的画室在厂房食堂的二楼。原来,莒南县这三五年里正悄悄发生着一个变化——书画进企业。徐主席介绍说:“这在几年前几乎是没有的事,现在许多私人企业家越来越关心书画这块了,连相互之间赠送的礼物也由原先的烟酒改成了字画。”

  徐珩典是莒南县美协第二任主席,据他介绍,莒南县美协从原先的几十人已发展到120多人,每年都会吸收一些镇上的、村里的书画爱好者加入,他们都不是专职的画家,有的是纯粹的农民,有的是厂里的职工,他们都是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积极从事着书画创作。徐珩典憨厚地说:“我们的门槛很低。”

  莒南县美协虽然是由一些普通人组成,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地做了许多不普通的事。徐主席经常组织书画义卖活动,并用义卖所得为县里的4所困难小学更换了课桌椅。他们还资助了40位贫困学生,帮他们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徐主席还经常去偏远小学,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画画。

  莒南县十字洛镇街道沃土小学的校长,同时也是莒南县美协成员的林先生说:“徐主席只要稍有空,就会到我们学校来上课,他画的鲤鱼,孩子们喜欢极了。”当谈到莒南县美协下半年的计划时,徐主席很谦虚地说:“我们争取到临沂市里办一次展览。”

  不敢说临沂人人都是书画家,但书画在临沂确实扎了根。就连一路与记者同行的司机师傅,闲暇时也经常拿起毛笔写点字,他的两个孩子,也都在学画画、写字。书画,在临沂成了一件生活小事,就像喝茶聊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传承着。

(责任编辑:王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