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日本经验看道路遗产保护

2013-07-25 08:40:52 杨 汀

  道路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道路及其沿途设施往往凝结了人类的智慧与心血。但道路遗产的保护却面临范围大、易受损及如何传承道路所寄寓的文化精神等难题。目前,世界上仅有两处以“道路”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2004年7月入选的日本“纪伊山地的灵场和参拜道”就是其中一处。近日,记者寻访了熊野古道,探究日本如何保护“道路”文化遗产。

  熊野古道位于日本本州纪伊半岛南部,全长1000多公里,横跨和歌山、三重、奈良三县,沿途有包括散布于崇山峻岭间的熊野本宫大社等多处神社和寺庙,以及通往这些宗教建筑群的5段古道。如果计入缓冲区域,熊野古道的相关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极大。

  “熊野交通社”的西濑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因保护范围大而出现的管理难这一问题,从着手申遗开始,和歌山、三重、奈良三县就建立了政府和民间联合统筹管理机制。三县政府分别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计划,招募各地机构和居民在古道沿途的山口设立保护会,分管周边道路和遗迹。三县间还成立了专门网站,用于信息交流。

  完善的机制对于熊野古道的保护产生了良好作用。“熊野交通社”向导清水说,过去各县虽也开展过为古道添土、除杂草等保护工作,但由于缺乏统筹,出现了部分路段被重复维护,破坏原有景观甚至伤及古木的情况。而在建立联合统筹管理机制后,三县制定“10万人环保活动计划”,把遗产保护组织、志愿者、当地居民的保护活动纳入统一管理中,按计划对不同路段定期分批进行维护和修复,基本使古道恢复了原貌。三县还合作解决了在古道林木上乱涂乱刻和旅游垃圾处理等问题。

  记者采访沿途也看到,历经了上千年风雨的古道仍能保持原本面貌,古道两旁巨树林立,沿途古代塑像、古建筑与自然风貌浑然一体,不见任何垃圾和凌乱草木,能够让参观者很直观地体味这一道路遗产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

  道路文化遗产保护的另一个问题是易受损。熊野古道所在地区崇山峻岭、古林密布,河滩纵横交错,加之纪伊半岛降雨量在日本首屈一指,常受台风、洪水之害,经常发生塌方、泥石流。当年申遗成功后,和歌山政府为保持景观风貌,不用水泥而沿用石垣作为河堤防护,并尽量少设防护网。但在灾害带来的惨痛损失面前,和歌山政府反省了不切实际的做法,确立了以“安全”为首要目标的防灾机制和遗产保护计划,拨出5700亿日元(约355.6亿元人民币)预算用于重建、修复和防灾预警等工作。

  记者探访古道时恰逢台风将近,在通往那智大社的一处古道,记者看到公路旁的山侧普遍拉起了防护网,河川、山涧旁一些地段也密集堆积着沙包。沿路休息所的工作人员挨个提醒到访者注意查阅防灾信息。

  除遗迹的外在保护之外,发扬古道承载的文化精神,使其焕发活力,也是当地人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当地观光部门定期组织“古道行”活动,恢复“熊野川竞舟”等各种传统仪式和活动,鼓励当地人积极学习和发掘古道文化,并推荐最能展现遗产特征的观光路线,树立了“观光振兴旨在文化振兴,不过度开发和消费遗迹和古道”的理念。

  自古以来,中国不乏传奇性的道路,秦有驰道、直道,其后的王朝往往建有连通全国的驿道体系,而在一些地区,还有茶马古道、蜀道这样富于文化色彩的古道。如何传承和保护中国的道路文化遗产,如何发掘凝结其中的历史文化信息并留给后人,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责任编辑:张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