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江衡:借用女性角色表现中国社会变迁下的消费文化

2013-07-31 11:03:12 刘慧玲

艺术家江衡在威尼斯

  编者按:王林策划的《未曾呈现的声音》是中国参加2013威尼斯双年展规模最大的平行展,本次展览分为九个单元,分别是记忆、历史、底层、身体、家庭、村落、废墟、风景和巫咒,力图比较整体地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其中,艺术家江衡参展的作品为《风声水起》和《梦幻般的风景》,属于“风景”单元。这两幅作品将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西方消费文化符号之一的芭比娃娃相结合,表现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展示了艺术家对中国汲取西方文化这方面做出的思考。针对本次展览,99艺术网对江衡进行了专访。

记者:这次参加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您为什么选择《风声水起》和《梦幻般的风景》这两幅作品?

江衡:这两件是我近几年转型的作品,能够代表我近年来最新的创作面貌。这些新作品很多人还没有看过,所以我觉得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它们曝光。

 

《风生水起》900x200cm 布上油画 2011-2012年 江衡

记者:这两件作品表现的是中国现在社会的哪些状况?

江衡:《风声水起》运用的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远景构图。中国的远景山水画,我们虽然看到的是山水,但其实里边有很多内容。我在画山水的时候,里边有人,有物,还有动物,像宋朝或者更远年代画家描绘大自然的一种景象。这种远景山水就构成我想表达的一种意境,也表达了我对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目前社会状况的思考。为什么我要把传统山水画的画法变成我的画法?因为我觉得现在这种手法,可能和我内心世界的表达更吻合一点。人物基本上用芭比娃娃,其实九十年代初我们在广州发起“中国卡通一代”,这么多年来,我想我还是会受当时这些物象,包括卡通的影响。芭比娃娃本身就不是中国的,为什么会叫“中国制造”?因为它本身就不是中国制造的,来源于西方或者某个国度,所以传到中国的时候,本身的文化含义由于在不同语境可能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可能跟人家所认同的这种符号的解说方式不一样。当时恰好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物欲的社会。为什么用芭比娃娃作为创作的组成部分?这有很重要的现状意义,这个符号和传统的山水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景,就是当下整个中国时代的变迁,包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大环境的变化。

记者:这次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当代艺术和西方的并置,您觉得两者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江衡:按道理文化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肯定有差异性,因为宗教、文化、人的行为方式决定了这种差异性。西方人看作品的时候会很直接,他看到一个物品,会认为这个物品就是这样的,并且认为它有积极意义,不管这个物品好和坏,都会这么认为。可能中国人看作品的时候,特别是艺术创作者可能会对某一个艺术品或者某一个对象赋予很多其他的含义。

《梦幻的风景》245X185CM  布上油画  2010年  江衡

记者:参加这次威尼斯双年展,您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江衡:我前两年也参加过一次,基本上是平行展。不管是国家展、主题展还是平行展都没有关系,重在交流。展览对当代艺术家来说不能是一种比赛,也不能是一个拿名次的活动,当把它作为比赛,然后拿名次的时候,我觉得它可能会变质。认为某个展览很烂,某个展览很好,某个展览应该得到什么奖项,某个展览应该怎么样,这些应该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做什么事,这事情对自己来说是不是很有意义。抱着一种很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这些问题,可能这种功利性就会消失。我觉得重在交流,不管怎么样,一个展览的存在应该有它的合理性,所以我觉得不管是主题展也好,国家馆也好,平行展也好,有机会交流,干嘛不去呢?并且我会对批评家、策展人很感恩,他们给我一个机会跟别人交流,让我能够看到更多很好的作品,每个艺术家都有各自的优势,我能够去学习。假如我觉得自己作品不是太好,通过这样的交流,我就能够知道哪些需要改进,会激励自己做得更好。

记者:这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对您以后的创作有影响吗?

江衡:对我个体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旅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看到了很多很优秀的作品。有一些很好的作品,不管是从文化还是从社会等方面,我觉得是值得学习的。所以不管怎么样,总体来说我觉得是积极的。

 

(责任编辑:郑婷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