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方敏儿:策展人与批评家、学者的最大区别是重视空间

2013-08-01 10:32:40 张婷婷

【雅昌艺术研究院】策展人评价标准探讨系列之二

  策展人方敏儿

  著名艺术学者、策展人朱青生曾说,展览就像一篇论文,所不同的是论文用文字表达,而展览用视觉传达。构成一个展览的基本要素有展览前言、空间和艺术家作品,香港策展人方敏儿认为,大陆的策展人往往忽略对展览空间的把控,而对空间的把控力,在她看来,是区分策展人和批评家、学者的最大区别。

  “策展人、批评家跟学者最大的分别就是策展人需要有在空间上、题材上有想法、有创意。学者可以为了作品、美术史或某个艺术家的某一段重要时间去钻研,只要对着文字或者对着艺术品研究就OK了,当然并不是说这很简单。但是对于策展人来讲,一定要对空间有把控,要不然你成为不了一个展览。”方敏儿说。

  方敏儿拿她最近她刚策展的“英雄·本色”展举例,尽管是一个展出了11位艺术家作品的小型群展,但从确认场地到如何分配空间再到展览布置,方敏儿也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和艺术家反复沟通。

  方敏儿原计划展出14、15位艺术家作品,但看了展览空间后,还是把作品数控制在10件。“开幕后也有人问我,为什么800平米的空间,只展出了10件作品。因为我知道如果放14个,视觉上就挤死了。每个作品需要独立的空间来供受众观看和感受。”

  一进入展厅,径直进入眼帘的是艺术家沈少民的4mx1.7m的布面丙烯作品《在我没看到你之前》,方敏儿说,沈少民的作品是邀请参观者一起完成的作品,他绘制了香港的代表性街道草图,由参观者在画布上填色来完成大陆对香港的想象和认知。“放在视野最先进入的地方,像是一个邀请。而且沈的作品,给人一种对香港的直观印象,最适合放在打眼就能看到的位置。”

  在布置展览空间时,方敏儿不仅要权衡作品的大小、媒介类型,还要考虑如何在空间的布局上体现香港艺术家和大陆艺术家的对话,甚至连空间的光线变化和声效都考虑到了。

  “仁艺术空间是楼梯位置的穹顶开了大玻璃窗,阳光可以照亮一层的大部分空间,沈少民和白双全的作品我放在可以‘见光’的位置,因为沈少民的作品未完成状态是以白色为基调,白双全所做装置的其中一部分是一张纯白色的布面丙烯。把他们放在亮色的位置,会让人眼前一亮。”

  “而孙原彭禹的作品风格本来就有点‘黑色系’,这次他们做了一个半偷拍的视频,视频画面也比较幽暗,我把这个作品放在一层一面有隔墙的位置,形成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在这里,声音聚拢,一是可以听得比较清楚,二是和他们作品的气场也比较相符。”

  方敏儿认为,空间把控首先是协助艺术家的作品更好的表达观念,其次它本身也是策展人观念的视觉化呈现。

  在2011年方敏儿所策展的“XXX——下一个十年的当代艺术”中,今日美术馆近千平左右的2号展厅里,她有意把20多件油画作品满满当当得“挤”在了一面墙上。“不是一张隔五米再挂第二张,不需要,就要全部挤挤的,因为未来是很多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市场,但是要凸显出几个来很难。”这种视觉效果,在她看来,刚好是未来油画在当代艺术中处境的比喻。尽管架上现在还是艺术市场的宠儿,但因为其本身二维的表现力局限,其主流地位必然会旁落。

  “我一直都在反思,无时无刻都要跟自己讲为什么做一个艺术展览,为什么这个展览不能在网上举办?”而特定的空间所创造的特殊观感效果,对方敏儿来说,就是答案。

相关链接:【策展人报告】方敏儿:艺术圈中的香港积极分子(一)

相关链接:【策展人报告】方敏儿:艺术圈中的香港积极分子(二)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婷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