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廊故事】蜂巢策展人的舍近求远策略 与王嘉骥的首次合作

2013-08-04 16:14:22 未知

策展人王嘉骥

  (雅昌艺术网讯 罗书银)2013年8月4日下午2点,雅昌讲堂【画廊故事】第四季第四期在798艺术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启。本期我们将从非营利机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到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转变为线索,展开中国本土画廊的成长历史。同时,探讨艺术品认证在“诚信与传承”这一历史命题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从2008年建立非营利机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到去年决定更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商业机构,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今天我们邀请了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策展人王嘉骥,艺术家屠宏涛,收藏家金恺作为讲堂的嘉宾,将围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诞生、发展、转变、及经营的经验、故事展开,呈现画廊发展历史。同时,今天我们还希望关注本季【画廊故事】另外一个与一级市场密切相关的主题:艺术品认证,与我们的嘉宾共同展开讨论。

  在选择策展人策划展览上,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采取了舍近求远的策略。对此,夏季风谈到:“虽然舍近求远从纯粹经营角度来看花的代价更大,但是从我们对艺术家以及策展人的选择还是以国际视野去看的,正如刚才屠宏涛所说的,国内不是缺策展人,在我看来好的策展人不多,非常少,尤其是针对某些艺术家个案的时候,可能又变得更加少,我们认为屠宏涛对应的策展人首先是对屠宏涛本人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将来,这也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包括前段时间请王老师一起到屠宏涛工作室跟他交流的过程当中发现好的策展人永远是这样,对艺术家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对机构更不用说了,尤其对将来的方向会给出一个不说是明确,至少会给出某种启示来。包括刚才说到王家骥老师,包括上一个展览沈揆一老师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他们身份特别有意思,首先都是中国人,这是肯定的;其次都是有西方的学术背景,另外本人又是学者,同时又有特别丰富的策展经验,选择这样的策展人必须要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舍近求远”。

  此次屠宏涛的个展,夏季风就请来了台湾著名的策展人、学者王嘉骥担任策展人,谈到与蜂巢的首次合作,王嘉骥感触颇多:“这其实是我的第一次在内地策展,一开始也觉得为什么来找我,中国有那么多策展人,做过大展的也一定很多。刚好我3月初的时候有机会来拜访艺术家,顺便就来跟这个机构认识了一下,当时还正在内部装修的过程。正好屠宏涛当时来到了北京,因为这样一个因缘机会,我一次公出顺便把这个过程稍微认识了一下”。

现场图片

  “过程里当时没有真正认识屠宏涛,后来我看了他们给我的这些资料,发现其实我看过他的作品。事实上在2011年8月初的时候,也是因为来北京拜访一些艺术家工作室的时候,已经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看到了“飞跃对流层”的展览,已经对屠宏涛作品稍微有点儿认识,我那个时候对他的作品印象没有太好(笑),可能是他比较早期阶段的东西,我觉得好像太过偏于反映一种社会表象,整个内容深刻度和精神性没有特别强,不过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技巧非常好。但是他处理艺术的方法在前一阶段属于走图式化、符号化的表现方式,反映一个时代的一种图像,作为一个年轻艺术家,我会比较质疑他是不是需要这么去做”。

  “没有想到这次必须要和他交手,我就想如果是那样的作品我的兴趣不大,后来看了“植物的欲望”之后的一些发展,题材上是一个非常非主流的题材,因为风景上在西方艺术从来也不是真正很大的主流,更不要说他要做一个当代艺术重要的主题,他人画得很好,人反而是屠宏涛很重要的甚至是过往中国当代艺术里边很重要的题材。回到风景好像在走一个反美学的路子,我一向对“反美学”这样一个概念是有兴趣的,到底他的动力,推动反美学的动力是什么,也许是艺术家开始自觉到自己想要求变,这个变可能是好的,当然勾起了我的一些兴趣,然后我再经过一些了解,发现他开始读一些中国的古书、中国的画论,因为本来我也是研究中国美术史背景出身的,也是从中国美术史背景里边慢慢走向当代艺术的评论,进而到后来开始做一些展览,所以整个历程来讲回应了一些刚刚谈到也许我似乎比较理解了,找我一部分是因为我有这种背景,或者我也许有这个能力去跟他对话的过程里边可以找到一些比较新的空间。在夏老师的安排之下,我与屠宏涛前后整整大概有两天的时间相处了一下,在他的工作室里边,他也跟我诉说了一些他过往发展的过程,包括他从前一段画人堆的过程里边为什么要这样转变,甚至于他为什么也曾经在上海想要停留过,想要在北京停留过,后来为什么回到成都等等,好像回到某种他自己心内的“自然”,这个心内的自然对作为一个诚实的艺术家,时间对他来讲不是很急迫的感觉,不是急着在这个阶段上变成众人皆知的所谓的“当代明星”,态度上不错,他的谈吐讲话也是慢条斯理的,印象蛮好的,后来更确定也许可以好好来做这个事情。再下来就是整个展览怎么安排的事情,一直到这次的开幕。中间等于是远距工作,透过网络、透过电子邮件的交往,包括整个展场的规划,包括作品该怎么置放,他们也相当尊重我,我第一次在这边,其实我很好奇以前这个机构怎么跟策展人合作,策展人的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叫做策展人,因为我过往有我的工作方法或者是我在台湾、在外面做过一些展览,作为一个策展人应该做的事情,后来发现他们还是蛮尊重我的,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是不是我过度要求他们做某些事情了,这个经验对我来讲很特殊,也是第一次,一个是我从台湾来的背景,我原来比较熟悉的是“后89”以来的艺术家,二十年前台湾就开始注意到中国大陆当代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我从二十年前开始做评论,有机会认识到197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时代,也是很荣幸,很感谢他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多认识中国当代艺术。同时也更了解一下展览文化的差异”。

 

(责任编辑:张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