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策展人的弱势与问题
2013-08-07 17:06:53 未知
蔡萌、海杰、王江对影谈摄影节
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大家好,我们今天又换了一下节目,稍微做了一点小的改动,我们请了两个年轻的摄影界活跃分子来到我们对话的现场,其实我们想今天谈一个叫摄影节的一个话题,但是这个话题有点儿老,虽然是一个老话题,我想既然要改变一下,老话题我们要谈出新意,要谈出一些新的感觉,这个感觉怎么样,我们就跟着感觉走,今天有请到海杰和王江,因为在摄影界, 他们也算是混迹了很多年,整个摄影节也没少参与、没少去,这个里头大家都是切身经历者,可以把其中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另外摄影节从2000年左右开始到现在走了十多个年头,等于是在中国摄影生态当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这十多年来真的是对这么多的摄影节越来越多,增长速度很中国GDP差不多,高速的增长。我觉得带来的中国摄影界的变化其实它在里边起的作用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积极意义我们不讲,当然也可以讲,我们可以谈谈摄影节,我们看看哪个角度看,多元地看待摄影节,不见得是积极的,也不见得是消极的,我们能不能怎么跳出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摄影节,拷问摄影节,不一定是说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好和不好,今天不见得有一个价值判断在里头。
海杰:中国还存在一个问题摄影师对策展人认识不清楚,还不太尊重。
蔡萌:可能跟中国没有一个太形成策展人群体有关。
海杰:这一块当代艺术界好一点。
蔡萌:或者说策展人已经被做烂了,你会发现在平遥,又是一个话题,在平遥人人都能当策展人,不是说人人能当摄影师、摄影家,是在那儿人人都能当策展人,谁都能过个策展人瘾,做个展览,写两句话就变成策展人前言,就策展。
海杰:策展人导致现在这个地步的原因是很多策展人不去现场。
蔡萌:没门槛。
海杰:我把前言写好了,摄影师去布展,我在家里抽烟、喝酒。
蔡萌:其实策展人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挂照片的,到了现场也不是简单把照片指挥一挂就完了,也不对,策展人,一个好的策展人,看《展览指南》就知道了,整个是提出问题的。首先第一展览前言就能看出来你选择艺术家你的问题点在哪儿,问题意识找到了,问题意识或者是摄影内部的,或者是摄影群体的,或者是整个中国当代摄影文化里的,或者是整个国际摄影能够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个更高。这个问题的抛出来,然后你怎么能够更用一种理性的分析方式把他们整合,当然我觉得好的策展人更重要的是在展览的空间有一个空间展,这个意义上展览做多的策展人对空间特别有感觉,他进到一个空间里马上知道这个作品怎么呈现,听的分割怎么来呈现,走一走,看一看,慢慢就形成概念,我跟国外的策展人,包括国内一些好的策展人,国际背景的,他们对展览的空间特别在意,他们要提前很长时间就过来看场地,并且有的不只看一遍,两遍,他们回去想再回来看,其实在构思整个展览,就跟做一个创作一样。
海杰:策展人还要跟藏家,跟这些人要联系,对他策展的作品要负责,要推销。他也承担着这个义务。
蔡萌:这个可能是额外的。我想好的策展人也许有策展人会这么做,策展人单纯一点更好,是不是想把你该做的做了,至于额外的那个东西可能跟他没关系。
王江:不太应该参与。
海杰:中国的策展人太依赖摄影师作品本身的意义,我是为了阐释他,围绕他服务的,好的策展人完全可以摆脱作品本身的意义,自己可以构建一个,中国策展人弱势就在这里,他不自信,甚至他对作品认识也不够,甚至也不去现场,你们摆吧,瞎摆吧。
蔡萌:写个前言就当策展人了,这个年头搞策展人职业是好的,虽然这个事我也干过好几回了。
海杰:很多摄影师就是找策展人就是我利用你的人脉关系进入摄影节,其他的事不用你管,我自己来,就是借用策展人的名义来跳板。
王江:牵线。
蔡萌:策展人是一个新事物,也没有多少年,加一块没有十年,这种乱象在今天的出现也是正常的,时间会证明一切,慢慢等大家清醒认识到了,很多需要一个时间。到时候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王江:所有事的有一个发生、发展、高潮、结尾。
海杰:五年之后中国摄影可能有另外的改观。
蔡萌:五年能升个级。
海杰:完全可以,现在每年变化、认识都很快,包括出版、演讲、展览、各方面教育也在跟进,特别是出版,今年出版很火,毛卫东《展览指南》你看了以后一个对展览没有任何概念的人也会有一些收获,通俗易懂。
蔡萌:中国这点厉害,虽然没有学会走就会跑了,跑的还行。
海杰:挺敢跑。
蔡萌:敢跑。
王江:敢做、敢干,初生之犊不怕虎。
海杰:还有一些野生的东西在。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