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召麐书画女史的成就
2013-08-08 16:24:54 王方宇
书画名家方召麐,经过数十年的辛勤修养习练,其今日能卓尔不群,扬名寰宇,是因为她具有超凡的先天和后天条件。张大千先生生前曾屡屡告诫他的门生,说学习书画,只需三分天赋,但要有七分工夫。当然他这是劝学子用功之意,而他的门生方召麐女士却谨记他的教诲,在用功上特别努力,尽管她的天赋很高,可是从来没有自恃过人。
丰年-123×48-1967-大英博物馆
据方宇肤浅的观察,方召麐女士之不凡成就,有十点可以查觉不易集于一身的条件:
(1)她虽生为女性,却具有坚毅的性格。因而表现在书画风格上,绝无妩媚温柔之气。
(2)因为她旅居国外多年,在思想上,有在中国社会中不易放开之展拓。
(3)她曾在大风堂受到张大千先生的熏陶,追随张大千先生旅游,听张大千先生的艺术教导以及古人作画的思想,并且见到不少中国历代的名迹。这是十分难得的机缘。
(4)除张大千先生以外,她也向当代中外名师益友讨论学习,接触方面甚广,吸取众家之长。
(5)她曾行万里路,在世界各国旅游观览大自然胜境,博识精英,妙手偶得。
(6)她曾熟读中国古典书籍,对中国文学有深厚素养。
(7)她对中国历史文物多有鉴赏,对中国传统思想亦曾精心探讨,因而对中国文化各个层面都有非常深度的体认。
(8)她的画作,随着她书法的精进而愈见个性,因为书法笔墨的刚劲,画作中笔法亦多出雄奇。
(9)她颇有性情的品质决定了她热情对人,热情于艺。把情感投入艺术创作,以熟练的技法,在书画作品中,把火热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才是纯正的艺术。
(10)她热爱祖国,虽然不是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但一片爱国心却时时从她笔下表露出来。因此,她的艺术,感染力强,引人深思。
方召麐近年书画作品,以稚拙胜。
当年冯友兰先生曾标出人生四种境界。即是:
静穆-61×70-1966年-大英博物馆
(1)自然境界。(2)功利境界。(3)道德境界。(4)天地境界。所谓天地境界者,乃是人生与天地大道相融合之意。而事实上所谓自然境界者,乃是出自天地大道而于大道不远。所谓“功利”所谓“道德”都是人间造作所为,逐渐脱离天道之自然。所谓返老还童,亦即回复天道之谓。这种人生回环发展,乃自然之势。唐朝孙虔礼在《书谱序》中,也曾及书家学书发展之巡回模式,他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从“平正”到“平正”,亦即从“自然”到“自然”。可见方召麐书画复归“稚拙”,乃合自然大道。中国艺术,自古即追求“拙、重、大”三字。所谓“百巧不如一拙”,盖“拙”即近于天道。我以为方召麐作品,“以稚拙胜”者,亦即接近天趣,回复自然之表现。方召麐于此亦深有体会,其于一幅《人马图》上,题“朴拙厚重”四字,并谓“处世之道,亦作画之道”。可知其修养之深度。近阅方召麐1992 年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刊印于《方召麐作品集》中书画一百五十余幅,多为晚年之作。笔墨磅礴,气势充沛。各种题材,情溢画外,非有真性情者,不能臻此。其中笔法泼辣,敷彩鲜明,多童稚之气而用意甚深。于国、于家、于人、于乃师情浓意挚,显现于形体之外,感人心弦,发人深省。是为艺术。《作品集》读后,很明确的认识到,方召麐的书画是有心人的书画,与传统文人的游戏笔墨不同。若说艺术是心灵的表现,我们不得不问那位艺术家的心,是什么样的心,她要表现的是什么。方召麐在《作品集》前面扉页里,明显的用大字书写“保护环境、热爱祖国、世界和平、人类幸福”。以此16 字为纲,综阅全书各幅书画,可见方召麐艺术胸怀之指向,以及对生活之热情。其《船民图》《黄河边上的劳动者》可见宅心仁厚,屡写《天下太平》《世界和平》可见其于人类前途之愿望;又多画祖国风貌,《壮丽山河》《黄河咆哮》以及《黄土高原》都表现对祖国山川之热爱;复有《秋收》《农忙季节》是对同胞生活之关怀;亦有表现求变创新意向之作,如:《尝试创新》《变则通》之画作。她怀念老师张大千先生之作品,感人至深。张大千先生艺术修养深厚,教导生徒,语言不繁,只以关窍数字,点到为止。是禅宗曹洞秘法,以机关不露,发问起疑,使生徒深思冥想,方召麐得大千先生所示“勤”字,是其成功之窍要。从方召麐所作数幅《纪念张老师逝世努力所画》之作品观之,可见其哀心悲痛之深,并且从大师之训导中反思,化悲痛为力量不断作画,不断沉思创作出表现情绪、真挚感人的作品。匆促间成此短文,亦引发方宇对大千先生怀念遐想,以及对方召麐女史人品艺事之敬佩。
(责任编辑:宋梦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