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文涛 从复杂走向本质

2013-08-12 08:40:55 王哲

  作为年轻抽象艺术家,刘文涛承认这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中缺少了一种人生的阅历和对世界的理解,但却体现出了中青代抽象艺术家所不具备的自我特性和精致感。倾心于技术探索、为不同的表达寻找合适的方式,“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前期准备在刘文涛看来一刻也不得松懈。而当被问到一切就绪后的艺术方向时,“顺其自然”成为这位抽象艺术家的抽象回答。

  Hi艺术=Hi 刘文涛=刘

  以“线”为主的线索

  Hi:你从版画创作进入到抽象创作的经历是怎样的?

  刘: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我学习的是铜版画,在对铜版画本体语言的探索和制作过程中经常会对线条的语言和技术进行摸索,后来就慢慢抛弃了造型和形象,一头扎在单一作为绘画语言的线条元素上,下意识的觉得有意思、感兴趣。而实际上,在2000年之前学院主张现实主义,还是比较反对抽象艺术的创作,但那时候谭平老师正好从德国回来,他非常支持鼓励我的创作,所以,走上抽象创作对我来说也是顺其自然的。

  Hi:现在回头再看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够理清其中的脉络?

  刘:我现在的工作方式是经常将之前的作品摆在一起观察,还是有很明显的以“线”为主的线索在里面。

  Hi:除了将版画技术中的“线”作为抽象创作的切入点外,还有其他的吗?

  刘:还有比较理性的分析。从2005年回国之后,我做了一批稍微规矩的线,包括线与线之间的间距是多少公分都进行了测量;其次,在井字和米字的线条叠压中出现的不同纹理和效果,我也会进行记录。在经过两三年时间的探索后,把一些比较炫的效果渐渐放弃,画面也渐渐变得安静和单纯。

  Hi:对空间的表现呢?

  刘:空间也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我们早期的素描学习中是通过线条的疏密、强弱来表现空间,但当你把所描绘的具体物像抛弃掉,画面同样可以呈现多维度的空间,而这种非具体的空间更让我着迷。

  Hi:创作过程中是否也经历了转变?

  刘:没有太大的转变,最开始是痴迷于铜版画艺术语言、肌理的探索,但后来还是将这种探索抛弃了,专注于最本质的线的使用。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又加入了空间处理和强形式感内容,将线进行了弱化,回国以后,又重新专注于线和空间的表达。总起来说一直是在从复杂向本质走,越来越简化和单纯。

  Hi:当你的作品简化到极致的时候,你如何处理?

  刘:停下,画不下去就不画了。这也是我将之前的作品放在一起观察的原因,从过去到现在总能找到新的脉络,发现新的问题。

  抽象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Hi:通过十多年的抽象创作,你如何理解抽象?

  刘:无法定义,其实抽象不抽象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Hi:你在国外也有五年的学习时间,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中西抽象艺术的异同点在哪里?

  刘:国内有从传统艺术演化而来的所谓的抽象,没有具象的形式,所以我觉得中西最大的差别应该是在思维方式上,西方的抽象更偏重理性和科学的方法,而中国更加感性。虽然从表面痕迹上来看中西抽象艺术很相似,但是从根本仔细分析来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Hi:你怎么看抽象艺术在国内处于边缘状态的现象?

  刘:被关注的少也是一件好事,我更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边缘的位置,然后从边缘的位置去观察,这样视野会更宽。

  Hi:以你的观察,中青代抽象艺术家与现在的年轻抽象艺术家有何区别?

  刘:同龄艺术家里,我比较喜欢王光乐的作品,更年轻的里面我喜欢看自己学生的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更加单纯,更容易让我兴奋。相比较中青代抽象艺术家,年轻抽象艺术家的画面更加精致,但是缺乏因人生阅历和社会理解带来的力量感。

  Hi:面对中国抽象艺术与西方差距较大,不断通过模仿来弥补的现象,你如何评价?

  刘:如果是没有目的的借鉴模仿、纯粹的表面模仿对缩短差距是没有用的,学习西方的优点、思维方式、思维技巧是没有问题的,但一定要清醒知道学习之后要干什么,创作态度和出发点一定是你个人的。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