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未来的另一个纬度——从MoMA收藏电子游戏说起

2013-08-12 14:20:29 台馨遥

  Martin Wattenberg作品wind map在MoMA

  Martin Wattenberg作品wind map在MoMA

  一百年前,当人们谈起设计时,人们会说它是一件漂亮的家具,一张戏剧海报,一辆小汽车;今天,设计仍然是家具、海报、汽车……,但它也可能是一件由机器人做出的有趣椅子,我们在电脑上敲打出的漂亮字体或者在App store里下载的各种手机客户端。今天的设计已经超越了物质化的媒介,进入设计的电子化、数字化和交互时代。

  从前不久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其电子游戏的第二轮收藏计划以来,围绕电子艺术、互动设计的话题便不断见诸于各类报章网络。从Martin Wattenberg、Lisa Strausfeld、Jonathan Harris将交互设计的作品和概念介绍给公众以来,交互设计已经全面介入我们的生活。如果过去我们说它是一种未来的设计趋势,那在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切实存在并正引领和创造着这个时代人类新的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互动设计的评价体系、观念领域和创作方式,记者采访了交互设计师师丹青。(罗德岛艺术学院数码媒体系及建筑系讲师。执教新媒体同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的交叉学科课程,并主持创意编程工作坊。2011年主持柏林艺术大学媒体系交互式镭射系统研发工作坊。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游戏是交互设计领域的典型代表,如何看待MoMA两轮电子游戏的收藏行为,这表明了博物馆怎样的潜在意图?

  师丹青: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一收藏行为本身更像是一个行为艺术。电子媒介困扰大部分数字媒体艺术家的一个原因——电子媒介不适合收藏,不适合进入传统的博物馆、画廊、策展人体系,它不像国、油、版、雕。收藏价值需要有物化的东西承载。电子媒介的可拷贝性使得它仅仅可以被展览而很难被收藏,我觉得这只是表明MoMA的一个态度,它不是趋势。它只能证明,从艺术、设计的某种层面来讲,电子游戏是有价值的。

  Gamefication“游戏化”是新媒体艺术和互动设计领域目前非常大的趋势。交互设计师设计的是一套规则和逻辑,以下棋为例,交互设计师可以安排机器与人下,人与人下,人通过机器与另一个人下,也就是设计规则让人或机器执行,这很像游戏,游戏特别适合做交互艺术的形式。

  如何看待交互设计的未来趋势?

  师丹青:物质的媒介永远存在。现在数字从物理世界中脱离出来出现数字虚拟,我觉得大的趋势是螺旋式上升的。整个计算机、交互领域大的趋势,原来叫图形化的界面设计,现在叫自然界面设计。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互动设计希望回到物理世界,回到现实中看得见摸得到的世界,但又不是倒退,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当物的世界被数字化之后,我们可能又会借助交互设计创造出对物有更高层次的体验的东西。交互设计是最容易与各个学科产生关联的设计门类,未来会与整个“科学”这类学科产生更多的结合。比如去年有一位希腊艺术家,他利用美国宇航局吸收太空微粒的玻璃,这种玻璃的成分与空气成分的比例是一样的,他用这种物质的特性做了很多关于天空、人与自然的哲理化的设计。这件作品从材料来讲不是数字化的,它仅仅是化学的分子式出来的东西,它也不交互,但是它是艺术与科学的一个有意思的结合。现在大的趋势就是通过交互设计引起更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会产生更多更新和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您关注的交互设计方向是“媒体建筑”,请谈一谈您在建筑领域实现建筑与人多层面互动体验的方式?

  师丹青:媒体建筑其实是一个智能的空间。现在大家都讲智慧的城市,“smart”是现在大企业和科研单位感兴趣的一个概念。比如说这个楼是智能的,它的内部传感器保证空调达到最有效地运行,灯不会浪费电。这是功能性的。智慧是整个建筑作为一个媒介能够与人更深入的互动,不只是功能性的智能,而是空间中人与建筑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设计师通过建筑向人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建筑体量很大,人能互动的范围相对小,设计师要通过有限的触觉让人们与建筑局部互动,同时人在建筑内部的漫游也会带来对整个建筑整体体验的提升。

  我曾经在德国做过一个项目,荷兰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动物园,建筑师设计了一个三层楼高的方盒子建筑,整个方盒子里都是led屏幕,这是最简单的媒体+建筑的形式,但是并不是说楼的内部贴上LED就是媒体建筑,如何体验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设计团队根据主题“微生物馆”设计了一套系统:每位观众进入场馆时统一用指纹识别的方式买票,买票之后观众会在虚拟显微镜下看到自己手指上有一个小方盒子,这个小方盒子与这座方盒子建筑的外形一模一样。观众带着手指上的小方盒子进入馆内与60多个展项的各种微生物互动,观众可以选择收集他们,这时小方盒子就会变成虚拟的微生物笼子,游戏的概念带入进来。收集完成之后,虚拟的小盒子与大方盒子建筑会有一个同步,所有收集到的微生物影像都会投射到大盒子建筑上,通过大小方盒子体量的对比和微生物影像置换会带给观众很强烈的体验感、游戏感和参与感,这就是这个互动设计的理念“the zoo on your finger”。通过主题,以特别量身定做的多媒体、交互和游戏的方式把三者结合起来传达这一理念。

  交互设计中,人的“行为”与设计的关系是怎样的?

  师丹青:交互设计一种是基于人的自然行为,比如说,在游戏当中,游戏中的角色伸手打一拳,它前面的怪兽会倒下,这就是基于人的自然行为来设计游戏方式。除此之外,交互设计还可以引导人类新的行为方式的出现。比如iphone两个手指放大屏幕这一行为的出现,过去人们没有这种体验,现在又特别习惯。一种媒介出来,人们会学习、熟悉进而习惯它。再比如说,荷兰设计师设计的一种水龙头,它靠一串红外线感应器感应人的行为,招招手,水就流出来,这种行为是不自然的又是自然的,以前我们没有招招手水从水龙头里流出的经验,但我们有招招手人过来或者小猫小狗过来的经验,这个设计等于把这两种情景结合在一起。拧水龙头的动作是工业时代教给大家的行为,那个年代的科技提供这种媒介让人们学习如何操作。互动设计与人的行为一定是新的媒介出来,人适应它最后变成自然经验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