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古人消暑利器——瓷枕
2013-08-13 09:05:53 未知
“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这是南朝梁简文帝萧纲《苦热行》中的一句,即便是锦衣玉食的九五之尊,他也难逃盛夏的炙热。台城皇宫里,这位“文学皇帝”全身汗如雨下,风一吹,感到像热水一样烫人,忍不住写诗发牢骚了。那么在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古代,人们又如何度过炎炎夏日?
中华文明五千年,古人的智慧是伟大的,自然,对付酷暑的一些应急之物还是不可少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消暑物件之一是瓷枕,枕面一层釉,冰冰凉凉,夏天枕于其上,便有“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的意境了。
据说,乾隆皇帝就非常钟爱孩儿枕,曾题诗:“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河北钜鹿曾出土一件瓷枕,枕上题有“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画寝,一枕最幽宜”五言诗,道出了瓷枕的妙用。由此观之,古人度夏,缺失不得一份雅趣、一份智慧,以及一份淡薄。本期《第1收藏》将与读者一起分享古人的消暑纳凉利器——瓷枕的鉴赏与收藏。
背 景
话说瓷枕发展史
瓷枕最早创烧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床上枕具。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造型非常丰富。
彼时,瓷枕不仅是实用品,更是集造型、绘画、诗文于一身的艺术品,尤其在宋代,瓷枕的艺术设计更是达到高峰,摆脱了千篇一律的风格,每个瓷枕都像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这一时期的瓷枕逐渐从实用品转向了雅俗共赏的工艺品。
明清以后,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开始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法是不同朝代不同窑口各有差别。总体上说,唐五代以前以模印、细划绞胎等为主;宋金时则以绘画为主,同时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剔地留花、珍珠划花等装饰手法。瓷枕上有山水画、人物画,有诗词歌赋,有格言警句,有花鸟鱼虫,有珍禽野兽,有日月星辰,还有很多反映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的画面。
在造型方面,两宋及金、元时期流行腰形枕、半月形枕、如意形枕、几何形枕、建筑形枕、兽形枕、人形枕等等,几何形枕中有四方形、六方形、八方形、椭圆形、银锭形等,兽形枕中有龙形、虎形、龟形等,人形枕有小孩枕、仕女枕等,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 化
宋人与宋枕
宋代瓷枕多,确实是宋人日常生活用具。宋代人以文治天下,赵匡胤看惯了五代十国的杀戮场面,不愿意再动刀动枪,在某种意义上讲,北宋、南宋的政治格局就是个“忍”的格局,所以宋代的版图就变得比较小。
磁州窑有个装饰方法就是文字装饰,将宋人的哲学反映到瓷器当中,就是“忍”, 祈求家园永安,大英博物馆有一个很著名的磁州窑枕,上面就这四个字,“家园永安”,带有确切纪年,熙宁四年(1071年)。这也反映出当时宋朝人的心态,不愿意打仗,愿意过一种安定的生活。
宋代是文人社会,作词之风盛行,不仅文人墨客喜欢作词,连民间艺人也经常在瓷枕上书写词句。如磁县出土的一个瓷枕上写道:“左难右难,枉把功名干。烟波名利不如闲,到头来无忧患。积玉堆金无边岸,恨来时,悔后晚。病患过关,谁救得贪心汉。”表露出淡泊名利但求清闲的心态。另一瓷枕上写着:“为惜落花慵扫地,爱观明月懒胡(糊)窗。”同样反映了宋人悠闲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当然,瓷枕上的诗词并非全都是表现闲情逸致的,也有忧国忧民之作,如一瓷枕上写着:“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身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显然是表达作者对金人灭北宋的悲愤之情。
瓷枕价值尚待发掘
第1收藏:为什么瓷枕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未来的升值潜力又有多大?
孙涛(上海泓盛瓷杂部经理):在陶瓷艺术品收藏中,瓷枕这个门类在市场上出现较少,所以价格不像别的门类体现的那么完整,其实玩瓷枕的藏家并不少,但目前大部分收藏投资者会以拍卖市场的价格作为参考,考量某一个收藏门类的市场价值,这一点非常不成熟。一个物件没有被市场或者公众认可之前,事实上已经被很多藏家收藏,只不过不是公开意义上的收藏,我们现在定义收藏更多得是在拍卖公司中的流通,过于标榜自己收藏品种的价值和价格,这种概念意义上的收藏和我观念上的收藏概念并不相符合。现在来看,正因为人们对瓷枕的研究对它的认识相对还比较少,因此现在就我所了解,市场价位相对还比较低,因此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增值价值。
第1收藏:瓷枕作为古代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是集造型、绘画、诗文于一身的艺术品,请问收藏者们在收藏的过程中应通过哪些方面评定瓷枕的艺术价值?
孙涛:瓷枕作为一个收藏品进入收藏门类,必定满足一定的收藏标准,收藏艺术品首先要有欣赏价值,其次也要有好的制作工艺,收藏当然也要考虑东西的品相,存世量也是考虑因素。所以瓷枕收藏要关注的是其所表现的艺术性,欣赏价值,历史价值,窑口和时代也很重要。作为北方的磁州窑,白底黑花纹饰特别突出,这个装饰老百姓喜闻乐见,因此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第1收藏:瓷枕的市场潜力,应当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瓷器的整体市场价格,但同时与人们的认知度有很大的关系,瓷枕这部分藏家人群构成是怎么样的?
孙涛:瓷枕大部分都是早年从工地或者墓地里挖出来的,从宋代甚至更早前保存至今,保存完好的机率很小,所以存世量很少。收藏需要分享和流通,当一个收藏门类存世量较少,必然很难形成一个大范围的收藏圈。而且很多藏家都有一个概念,一旦开始了一个品种的收藏,会尽可能实现该品种多样化和系列化的收藏,在瓷枕的收藏过程中,他会发现很难收藏到一件心仪的藏品,可能会慢慢失去兴趣。因为收藏群体的问题,必然导致了瓷枕这一门类不被市场热追,但其实瓷枕这个门类在海外的拍卖关注度是非常高的,如定窑和景德镇的瓷枕较为多见。在海外的博物馆中,瓷枕作为一个时代代表性的艺术品种,受到的艺术认可度亦很高。
(责任编辑:李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