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肖像 当代艺术30年”展览主题阐述
2013-08-14 15:45:12 未知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大陆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中国人的形象随着时代的流转而在持续地改变,历经风雨的中国当代艺术迄今也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1970年代末期的“星星画会”,1980年代的“八五新潮”,1990年代的国际认可,2000年代的商业成功直到今日的全面繁荣,这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文化界历尽艰辛不断突破僵化模式的30年。如今,当代艺术作为新兴文化形态已经得到从本土到国际,从民间到官方的渐进式承认,而当代艺术这30年的发展,也正体现了整个国家和广大民众在这个特殊时代所经历的巨大转变。无论是从国家整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还是从人们内心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对社会的介入,都可以从这些年来艺术家的作品中得以反映。
肖像,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专门领域,是人类专注于自身形象和个性表现的艺术种类,也是这个展览的核心内容。什么是“时代肖像”?当然是指代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可以是群像,也可以是个体的形象,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表现、象征的。这个“时代”指的是19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时代,是当代艺术破茧而出,在曲折前行中不断成长壮大的30余年。本次展览以广义的“肖像”作为切入点展开叙事,对肖像的定义相对宽泛,不仅涵盖头像、半身像和全身肖像的传统概念,也包含了人体的局部与指涉人物的象征符号。这样的定义,把能够提示和映射人物的视觉图像一并网罗,多元地展现出“肖像”在不同层面上的含义,进而提供给观众全方位解读的可能性,进而使展览成为一个“泛肖像”形式的,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的大型视觉艺术展示活动。
有关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综合性回顾大展,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艺术机构里已经举办过多次,本次展览的特色在于其鲜明的主题。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人肖像的集中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和群体关系的变化,更可以引发对人的身心状态、生存境遇和未来前途的关注。至少从表面上来说,这是一个通俗版本的学术展览,更容易被最广大的观众群体所接受。
展览结构:
从参展艺术家的年龄来看,落差几乎达到50岁;从作品的创作年代来看,跨度早已超过30年。严格地说,这个展览并不是中国当代肖像艺术的编年史,而是一个按照特定学术内容策划,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度身打造的主题性视觉艺术展示活动。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