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昌南窑火的一次次凤凰涅槃
2013-08-16 10:54:46 记者黄铭 文/记者邓旭敏 刘学龙
◎宋“五大名窑”陶瓷工匠南迁景德镇……
◎元明清三朝御窑聚集天下名匠……
◎上世纪中期再现黄金期……
◎21世纪重现集聚潮……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漂”、“陶瘾”在景德镇集聚并不是偶然。无论是宋朝时期的被动迁徙,还是当今艺术家的主动扎根;无论是在陶瓷产业竞争的失败者前来谋生计,还是大师名家到此追寻艺术生命的永恒。不可置疑的是,千年中的每一个阶段“集聚”,都推动着景德镇陶瓷手工业的发展。本报记者梳理景德镇的历史脉络,探究千年瓷都的辉煌成就史。
宋战乱 北方工匠南移
新都中华陶艺村,是景德镇的一个“城中城”,荟萃了不少重量级陶瓷艺术家。藤町的水境精舍闹中取静,也置身于其中。对于已经“隐居”于此的藤町来说,景德镇是他心中的瑰宝。藤町原名徐昊,生于1962年,他是诗人、画家、篆刻家,南昌大学艺术学院教授。20年多年前他来到景德镇,并发明了陶瓷绘画艺术“泥中彩”。
相对主动扎根的藤町,700多年前的陶瓷工匠却是迫不得已的背井离乡。
宋代,尽管景德镇瓷器并未跻身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列,但其烧制的青白瓷独具风姿,并逐渐普及。北宋后期,北方大片领土为金人所占领,北方的名窑也因此受到严重摧残。尤其是靖康之役以后,随着宋室南渡和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南迁的工匠把北方名窑先进的制瓷技术也带到了南方。北宋中期,景德镇独创的影青瓷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时值战乱之际,吸引了大量避难的工匠。
工匠聚集,推动了景德镇陶瓷的快速发展。在宋朝,景德镇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瓷业中心。
元明清 御窑聚集名匠
如果说,宋朝成就了景德镇的瓷都地位。那么元、明、清时期,则是通过“国力”发展陶瓷,促使景德镇陶瓷则进入了制瓷业的巅峰。
公元1278年,元朝廷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统治者最终确定景德镇为元王朝唯一为皇室服务的瓷局。浮梁瓷局设立以后,所有的工匠调到了景德镇,给景德镇陶瓷注入了新元素。在这种环境之下,举世闻名的元青花腾空出世。元青花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加上元代景德镇经济、陶瓷贸易的发展,促使景德镇从一个全国普通窑口一跃成为世界的陶瓷烧造工艺中心。
元统治寿终正寝以后,浮梁瓷局随之消亡,景德镇陶瓷一度跌入低潮。直到明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在景德镇设“御器厂”。凭借皇家授予的特权,御器厂会聚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极大地推动了瓷器工艺的革新。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景德镇御窑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尤其在1728年,沈阳人唐英奉命到景德镇担任督陶官,监管御窑厂。唐英在任期间,奉乾隆皇帝的旨意编纂了《陶冶图》,详尽地展示了制瓷的全部工序,被后世誉为“集厂窑之大成”,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上世纪中期 招贤重塑
明清两朝皇家重视景德镇陶瓷生产,全国的人才和物力,保证了皇家官窑景德镇陶瓷的质量,但官家的统治,又扼杀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个性的张扬和发挥,成为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桎梏。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败,皇家御窑厂的衰落。御窑厂停烧以后,部分粉彩和瓷板画高手流落民间,珠山八友也是在该阶段形成。珠山八友在一定时期瓷器的代名词,这些人当中仅有3名是江西人,且无一人是景德镇人。
不过,藤町认为,即便是珠山八友的出现,也只是集聚的片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景德镇陶瓷工艺在全国来说,已经不再是出类拔萃,甚至进入了萧条期。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国家看重陶瓷艺术,又感觉到景德镇陶瓷技术的落差,于是以“交流办班”的名义,将全国技艺高超的大师聚集在了景德镇,藤町的父亲也是其中之一。这些艺术家的到来,给景德镇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这个大潮中,后来成为中国瓷坛泰斗的王锡良、周国桢、秦锡麟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在当时,除了国家行为的“帮扶”外,当时的景德镇政府也采取了“引进”人才的措施。山西昔阳人赵渊是景德镇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在任期间,兴办了景德镇第一个陶瓷研究所。赵渊引进了一批留洋回来的陶瓷科技人员,还聚集了老的工艺美术家。当时王锡良、张松茂、王步等大家,均被请到了陶瓷研究所。此外,赵渊为了提高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还组织了第一次全市范围的工艺美术家评比。这一时段,也是景德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个黄金期。
21世纪 再现集聚潮
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后,由于非常难考,很多绘画非常好的人聚集在了景德镇,并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毕业以后,他们被分到全国各地,并影响着当地文化艺术。由于景德镇是保留着最完善手工烧制工艺的地方,这些分散出去的大师们为了自己的雕塑或者瓷器,不得不总要回景德镇。2001年至2005年,在老、新一辈艺术家的带动下,一批边缘艺术人员也来到了景德镇。如今,景德镇陶瓷市场已经被看成了淘金之所。
在市场的决定下,除了来分一杯羹的群体外,对手工业回归以及人类文明痕迹的追寻,让全国甚至世界的艺术家们蜂拥而至。“我们只要带着想法来,就可以把想要的东西带回去。”在景德镇的采访中,这句话经常被外来艺术家所提起。保留完善的手工业传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土壤。此外,陶瓷永恒不灭的特性,也成为大师名家延续艺术生命的载体。国内市场的成熟,物质与精神双重市场的存在,促进了景德镇的聚集与市场。业内人士也认为,景德镇手工业之城的魅力,也是吸引力的源泉。
在景德镇对外来文化包容并济的环境下,让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艺术家慕名而至并逐渐扎根。传统手工业的保留、艺术家思想的流入、不同文化的融合,景德镇犹如一片肥沃的土壤,随时准备孕育一个新的生命。陶瓷是中国能够在世界文化中展现的文化艺术,景德镇作为瓷都也有这样的使命。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个梦,需要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