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乐土: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2013-08-20 17:26:19 常晓彤
北宋官窑(官瓷)是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建于我国北宋宣和年间,乃宋徽宗因不满当时贡御瓷器的瑕疵和缺陷,为烧制出符合国仪之用的庄重礼器,引入汝瓷及开封东窑等窑口窑系的制作精华,在今河南开封,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创制和主持烧制的巅峰之瓷,其不仅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由朝廷投资兴建的“国有”窑口,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
北宋官窑烧造历史仅仅十余年,且为皇家垄断,其精致、稀少可想而知,1981年,开封市北宋官瓷研究所接受国家恢复北宋官窑研究项目,历经三载,仿制成功。
于乐土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北宋官瓷的烧制和研究,著有学术专著《中国汴京官窑》一书。先后代表北宋官瓷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色列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艺术展览及学术交流活动。2009年作品被外交部选为国礼,2010年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并参加河南活动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开封北宋官瓷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系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于乐土先生,为我们讲述官瓷的故事。
所谓官瓷:此“官窑”非彼“官窑”
记者:作为宋代官窑技艺的传承人,您研究官瓷有多少年了?
于老师:我从九零年就开始研究了。
记者:大家都知道北宋的官窑是专供皇室使用,不对外流通。现在网媒报道中出现了汝官窑、定官窑,这个说法对不对?还有就是官窑和官瓷有什么区别?
于老师:官窑和官瓷的区别非常大。官瓷特指两宋官窑烧制的瓷器,也就是五大名窑官、汝、哥、定、钧中的“官”。而官窑的范围更加广泛,常常以地域和年代命名,好比雍正官窑、景德镇的御窑厂。至于现在很多所谓的“汝官瓷”、“定官瓷”,甚至还有“建官瓷”都是现代人为了炒作而加了一个“官”字。这些瓷器中很多都是供御用性质或者政府搭烧、监烧,实际上是民代官烧或官搭民烧。而正宗官瓷,在北宋以后就不存在了,因为只有在宋代,才是帝王自己投资建窑,至于宋代以后,尤其是清代,大量的官瓷的烧制都是由监陶官前往各个窑厂监督烧制,没有自己建窑的情况了。
神坛上的王者之瓷
记者:宋官瓷被称为王者之瓷,相比其他窑口的瓷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于老师:宋官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宋官窑不烧制日用品,只烧制国家祭祀用的礼器。
记者:也就是说宋官瓷只用于祭祀?
于老师:没有实用瓷是因为宋徽宗是一位爱好文艺的皇帝,书法和绘画都很出色,他在位时烧制了一批文房用品,但由于官瓷开片瓷的特性,不能接触墨水,实际上还属于摆件,没有实用性,只是具有文化象征意义。
记者:宋官瓷中有很多青铜器的造型,这样的造型有什么用意吗?
于老师:这就是官窑和民窑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官窑对于造型更加讲究,青铜器造型就意味着礼器。宋高宗建立了南宋王朝,那时候很多祭祀用的古物都遗失了,只能重新制造一批,在高宗的要求下严格的按照《宣和博古图》烧制。
记者:开片瓷各个窑口都有烧制,官窑开片上红色的鳝血纹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官窑要选择红色?
于老师:官瓷很注重开片,青瓷的颜色有些单一,加上红纹显得颜色更加丰富。在官窑之前,开片其实是不受重视的,官窑时在开片上染红线实际上是当时审美的体现,让釉更加美观。官瓷的釉法有很多,全部利用矿石,从来不利用化学原料。
官瓷的创新
记者:官窑的器型很多都是青铜器,从八十年代开始复烧到现在,除了继承传统的器型之外有没有迎合现代的审美进行一些创新呢?
于老师:创新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唯有继承才能创新。我们在器型上一直在进行新的尝试,比如流线型线条的加入和厚度的增加,我们的创新也得到了肯定。至于釉色上我们依然还是仿古,因为我们的工艺、机械和外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的长处就是不掺杂一点化学氧化物的矿石釉,烧出来像玉一样。这一点技术是我国独有的,其他国家包括台湾使用的都是化学釉。这一点是我们的竞争力。而且我们的礼器器型更具有文化内涵,这一点是其他窑口比不上的。
官瓷复烧
记者:我们都知道官瓷的工艺是十分复杂的,八十年代复烧官瓷时,仅仅三年的时间就复烧成功,这是怎么做到的?
于老师:那时候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配合我们,而且投资很大,资金充裕,在造型的设计上十分严谨,重复试验了很多次。官瓷的复烧和汝瓷、钧瓷不一样,原料性质的分析都是由最权威的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的。复烧成功的初期,釉色上还有一些氧化物的使用,到了现在已经全被矿石代替了。
记者:官窑现在的工艺的是根据师徒间的口传心授还是已经体系化、理论化了?
于老师:对一个事物来说,只具有艺术性是不够成熟的,还是要上升到学术高度。我们也很注重理论的发扬传承,包括现在已经撰写了有关官窑烧制技艺、官窑历史的书籍,同时国家教委也认可将官窑文化写入教科书。走到学术上才能被人关注、被人研究。
记者:官瓷在古代一直作为礼器使用,现在有没有可能向日用瓷发展?
于老师:现在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由于开片瓷的特性,洗刷时容易洗不干净;包括铁矿石染色能否当做餐具等等问题还需要再去尝试和完善。
记者:官窑的复烧会为了还原过去的效果在原窑址取材还是会在其他地方取材?
于老师:由于现在开封的窑土很多都淤下去了,我们主要在河南其他城市取材。长石基本在南召取材,胎的取材没有太大限制,因为只要有粘土就能成胎。
记者:您的这些瓷器除了在网站上销售,还能在其他地方购买到吗?
于老师:因为我们的产量较少,除了作为开封政府的礼品外基本上是在北京的会所里。
记者:技艺的传承除了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门技艺。您一般用哪些方式来宣传官瓷呢?
于老师:现在基本上通过网站和博客。我认为了解一种瓷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历史和创造原因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好比官瓷的鼻祖应该在浙江,但是由于北宋时期开封将其发扬光大,现在提起官瓷来,开封排在了浙江前面。
记者:北宋官窑现在开始复烧,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关注。以您专业的角度,对于官窑以后的发展历程有什么展望?
于老师:我们认为一个事物的成熟就一定要产业化,走产业化道路一直是我们的梦想。现在陶瓷行业这么发达,提供的可借鉴的东西太多了;机械设备、通风设备、除湿设备,只要我们保持矿石釉的本色,借用现代化的工艺和科技,扩大规模,进入产业化并不是一件难事。
古老官瓷在等待他的传人
记者:作为北宋官窑烧造技艺的传承人,您一定对技艺的传承很看重,能给我们讲一下被宋官瓷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吗?
于老师:讲到这一点,我们很惭愧,我们和汝瓷或钧瓷没有可比性。汝瓷现在有一百八十多个窑口,钧瓷有近两千个窑口,而我们官窑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四个窑口。这四个窑口中有两个是我徒弟建的窑口,在普及传承上没法和汝瓷比较。很多展会上都看不到官窑的作品。
记者:现在展会上官窑的作品的确比汝瓷少一些。
于老师: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窑口少,并且龙泉、景德等地区烧制的都是白胎,和黑胎烧制工艺的复杂度是无法相比的。好的瓷器,烧成后有玉色,远处看起来水光湛湛。
记者:虽然官窑窑口少,但是还是由许多藏家关注官瓷的,而且大师作品的收藏价值也越来越高,我们相信未来官窑的发展也一定会越来越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责任编辑:常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