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谁敢叫我大师我就跟谁急

2013-08-25 10:59:03 韩帮文 

  2012年,中国美术馆,陈永锵专题作品展上,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在临摹陈永锵作品  

  陈永锵《南天快意任奇雄》

  “别人搞画展是新闻,而锵哥不搞画展才是新闻。”著名画家陈永锵的展览连续不断,联展、个展、大展、小展……他总能以不同方式冲击人的视觉,以至于同行调侃他“不在展览的现场,就在赶往展览的路上”。

  对此,陈永锵如何回应?他的展览为何“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在他眼里,展览到底意味着什么?日前,他在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时,给予一一回应。

  比起排场大的展览

  我更喜欢简洁些的

  收藏周刊:您总共做了多少展览?平均每个月至少有两三场吧?

  陈永锵:总共办了多少展览,我不太清楚,但平均一个月应该不会有两三场吧,没有那么多。

  收藏周刊:您的第一次展览是在什么时候?当时有开幕式吗?

  陈永锵:我的第一次展览是在1985年,当时是在广州文化公园里的一家画廊,这也是那里举办的第一个展览。当时的开幕式是比较简单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说到底它只是一个形式,应该以平常心对待。

  收藏周刊:您在国外也办过展览,第一次国外展览是什么时候?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陈永锵:1989年我在美国办展览。当时是一个朋友邀请我去的,不是政府行为。我带去的画作有二十张左右,当时笔墨纸砚和裱画的工具都有准备,有些画还是即兴在那里画的。西方有开幕式,都是很简单的,主办方讲几句话后展览就开始了。

  收藏周刊:您到底更喜欢哪种展览呢?是西方的简洁与朴素,还是中国的排场与热闹?

  陈永锵:当然还是西方的简洁与朴素。

  收藏周刊:那么您为何又在国内搞了那么多的个展与联展,且很多展览都安排了隆重的开幕式?

  陈永锵:第一,我的很多展览都是联展,一些青年艺术家是很有艺术功底的,他们只是缺少机会,我希望和他们一起办展览,给他们鼓励,可以“成人之美”。第二,作为公众人物,我已不完全属于自己,也不属于家人,我属于社会。有位著名诗人说“在黑夜里得到的吻,要在黑夜里悄悄送回”———我能走到今天要感激社会和群众对我的关注,因此应该回馈社会,应该尊重各类主办方对我的邀请,尊重人们对我的期待。

  岭南画派不是一个“派”,现在也没有旗帜型人物

  收藏周刊:很多人说锵哥是“广东艺术市场教父”,马不停蹄地办展览,就是想通过展览来提高知名度,而这不过是一种有效的市场策略。您对这样的声音怎么看?

  陈永锵:绝对不是市场策略。我是真诚地服务社会,并不是靠“展览多”来获得什么,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强求不来。我今日的一切并不是由于我的“展览多”,而是来自我实实在在的艺术创作。现在很多人都是门缝里看人,而不是真正地去深入观察。

  收藏周刊:您办了这么多展览,每次的作品都是新的吗?

  陈永锵:几乎都是新的作品,但也有重复的情况,会按展览的主题调动一些作品。因为这个地方的展览可能这里的群众看到了,但其他地方的群众没看到。无论在哪里办展览,我对我的作品都会很负责任,展览出来的都是我满意的作品。

  收藏周刊:您也会经常出席各类展览的开幕式,主要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席?因为有优秀的艺术家,好的作品或者熟悉的朋友?还是因为自己是“**”?

  陈永锵:佛说“无分别”。在受邀的情况下,我有时间就去,没时间就不去。我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的位置,因此我喜欢大家叫我“锵哥”,显得特别亲切。我一点“领袖欲”也没有,如果我有领袖欲,我就不是现在的陈永锵了。就说“岭南画派”吧,外地都是邀请我以岭南画派代表的身份参加一些活动,但我坚决不同意。岭南画派不是一个“派”,更多的是一种“艺术理念”,现在也没有旗帜型人物。我坚决不做领袖,也没有想过成为大师。我只是为人生而艺术,享受个中的喜悦和痛苦。

  收藏周刊:您刚才提到“大师”,当下画坛有大师吗?

  陈永锵:有没有大师我不知道,这也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也不是大师,谁敢叫我大师我就跟谁急,跟谁打架。

  研讨会“收费说话”现象很多,它不应该沦为庸俗的吹捧

  收藏周刊:近些年出现了展览开幕式过于“花俏”和“热闹”的现象,有些展览过于讲排场,连到场的**官员、艺坛**的名单都会念上一段时间。您认为这正常吗?

  陈永锵:这与整个社会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再说当下有几个真正的艺术家呢?

  收藏周刊: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您是真正的艺术家吗?

  陈永锵:我不是真正的艺术家,我是个“人”,只想努力做好“人”该做的事情。

  收藏周刊:“开幕式+研讨会”是近些年展览的主要形式,您对这样的形式怎么看?艺术家有没有必要搞研讨会呢?

  陈永锵:就我本人而言,我不主张搞研讨会,优缺虚实自己知道。我四十岁那年,杨之光先生说,“永锵,你以后不要拿画画去请教别人”,他的意思是四十而不惑,该认真审视自己了,不要过多依赖别人的看法。现在的研讨会,“收费说话”的现象很多,收了红包就讲好话,这种风气不好。

  收藏周刊:您本人不主张搞研讨会,但是一些展览也都有研讨会,这是怎么一回事?

  陈永锵:搞研讨会是主办单位的意愿,应该尊重主办单位。

  收藏周刊:四年前,您的个展《群芳百韵》研讨会在广东文联艺术馆举行。您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向主办方申请了“回避”,并希望这是一个“不落俗套”的研讨会,“能够让参与者畅所欲言、言之有理”,“不能让一个本可以学术一点的研讨会沦为庸俗的吹捧、应酬或谩骂。世袭和世俗的惰性,我们不能低估其负面作用。”坦白地说,您有没有听到更多元的声音?

  陈永锵:当时的展览是主办方负责的,我就觉得没有必要出现在那里了,是很平常的心态,当时也没有想很多。研讨会结束之后,我听说只有汤集祥对我的作品提出不足,他说我的作品很多都是参考照片画出来的。听到这样的宝贵声音,我真的很兴奋,很感激这位好朋友。

  收藏周刊:2014年6月,您将在广州艺博院做一个大型个展,会不会搞开幕式与研讨会?

  陈永锵:我不会搞开幕式,没有剪彩仪式,没有研讨会,就简简单单地办个展览。

  研讨会结束之后,我听说只有汤集祥对我的作品提出不足,他说我的作品很多都是参考照片画出来的。听到这样的宝贵声音,我真的很兴奋,很感激这位好朋友。

  ———画家陈永锵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361])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