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阿拉宁波摄影节在甬城开幕
2013-08-26 09:41:58 未知
8月23日晚,第四届阿拉宁波摄影节在宁波滨江商业广场拉开帷幕,千余幅摄影作品展、二手摄影器材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热情参与。据介绍,本届阿拉宁波摄影节由江东区人民政府、宁波市文联、宁波晚报社共同主办,以“城市·发现与挽留”为主题。
大型摄影作品展是本届摄影节的主体活动。展览共分为“宁波最美瞬间”摄影作品展、“记忆中的江东”老照片展、宁波摄影家眼中的“宁波影像”、国内外优秀作品展和流媒体作品展五个部分。其中,“宁波最美瞬间”摄影作品展中汇集了大量普通市民所拍摄的优秀作品,呈现一幅幅表现宁波自然风光、城市景观、市俗民情、生活百态的优美画面。“记忆中的江东”老照片展包括主办方从档案馆、收藏家处得到的40余幅江东老照片,主要反映宁波的“海商文化”,三江口、灵桥的老照片都在其中。
宁波摄影家眼中的“宁波影像”则从较为客观、专业的角度,记录下宁波的城市风貌;国内外优秀作品展则荟萃了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多个高端摄影师的专题精品;流媒体作品展循环播放着荷赛获奖的多媒体艺术作品,给参观者带来多样化的视觉体验。
另外,由美国摄影家赛斯和英国摄影家彼得·卡尼等国外摄影家提前一周拍摄的“外国人眼中的江东人家”系列组照在国内外优秀作品展中特辟板块展出,被选为拍摄对象的几户“江东人家”也特地来到展区前看看镜头中的自己。开幕式上,“江东人家”的代表徐立鸿家庭接受了印度摄影家帕布劳·巴塞洛缪的签名赠照。
江东区文联秘书长朱华红告诉记者,本届摄影节的特点在于增加了亲民性,组委会采用了固定展览和流动巡展相结合的同时,在滨江商业广场集中展示之后,向区内各街道、社区定点延伸流动展示,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这些精美的摄影作品。这位因两次获得荷赛摄影奖而声名远扬的摄影大师,通过播放照片加讲解的方式,为甬城摄影爱好者讲述了自己和父亲两代人的摄影经历。
曾经两度获得荷赛奖
帕布劳·巴塞洛缪,19岁时便以“印度的吗啡上瘾者(1975年)”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奖(即荷赛奖),后又以“博帕尔毒气惨案(1984年)”二度获奖。在长期的摄影生涯中,巴塞洛缪多采用纪实手法记录了处于冲突和转变中的社会现状,作品大量刊登在《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国家地理》以及其他权威刊物上。
巴塞洛缪告诉摄友,他小时候是个顽皮的孩子,成绩不好,作为艺术评论家的父亲对他的影响非常大,指引他走上摄影之路。在十几岁的时候巴塞洛缪就开始自学摄影,家里的暗房是他最初的课堂,他也迅速展露出自己的摄影天赋。
巴塞洛缪喜欢用传统纪实手法,拍摄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南亚地区的不同城市,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各地人的睡姿、电影业的幕后故事、总统大选等,都是他曾着力拍摄的题材。
现场播放了他和父亲两人拍摄的几百张黑白照片,观看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印度在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方面面的状况,人们经历过的灾难,偏僻种族的原始生活等等,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力量感。
大师也要不断重复拍
讲座后,意犹未尽的摄影爱好者们仍不断向大师发问。当被问及如何能拍出好的人像照时,巴塞洛缪回答:自己的工作速度很慢,许多照片都是在不断重复、一次次“返回记录”中完成的。拍照之前肯定要先了解对方的背景、故事、经历,才能拍到好照片。
对广大摄影爱好者,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表示自己唯一的诀窍就是“坚持不停地拍照,积累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每一次拍照都是一次经历”。数码时代拍照变得更容易,他本人也是在传统摄影和数码时代的交界中成长的,“学习、掌握工具很重要”,然而“好的器材固然很吸引人,但更关键的是有没有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故事,和长期坚持的态度”。而对于当下的摄影人来说,照片的编辑和呈现方式也显得特别重要,“这样才能显得更国际化”。
在这样一个大众摄影时代,人人都可以拿手机拍照,但巴塞洛缪举了一个例子说“人人都会写字,但谁都不好说自己是个诗人”,“人人都会拍照,但谁能拍出精美绝伦的影像,就是摄影师存在的意义”。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