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浦江轮渡船艺术改造被批太雷人 大黄鸭变“烤鸭”

2013-08-27 08:42:59 陈鑫

  据《i时代报》报道,8月26日上午8时58分,“渡·爱2013外滩艺术计划”在外滩金陵东路码头揭开帷幕。早先宣称用创意卡通造型来诠释海派创意文化的主办方,却给市民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出现在黄浦江上的,是一艘由渡船装扮成的“烤鸭”。这激起了网友的吐槽:“一定是吃货的主意。”

  大黄鸭变“大烤鸭”隐喻上海今年天太热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整艘渡船被装扮成一只仰天平躺,双眼安详紧闭的“死黄鸭”,焦黄色的身体和“烧烤”造型的腿部,给市民呈现出的是活脱脱一只“烤鸭”。走进船舱内部,各种穿着旗袍、洋装的女性图片随处可见,显现的是近百年前的海派风格。

  主办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活动是外滩轮渡诞生103年来的首创。装置作品取名为“先知鸭”。“先知鸭”主要有三个内涵。其一,向荷兰艺术家霍夫曼的大黄鸭致敬和反讽。其二,对今年居高不下的高温气候做了深度的隐喻,提醒公众珍惜和爱护环境。其三,先知“鸭”造型是“烤大黄鸭”,身体由几万份报纸糊裱而成,暗喻在我们这个被炙烤的时代,一切文明、秩序、道德、诗歌、梦想……都有面临被娱乐化和物质化的危险。

  网友惊呼“雷死人”批评造型“太恶心”

  虽然主办方对这只“烤鸭”的诠释可谓头头是道,寓意深刻,但这一装置在网上却激起了千层浪花,多数网友直言太残忍,太雷人,太恶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网友在本报官微就此事件发表的评论中,绝大多数都给予了否定评价,指责其趣味恶俗,毫无美感,与当时香港大黄鸭的惊艳和萌态十足无法比拟。批评之余,也有网友调侃道,“是烤鸡吗?”“后面那个是鸭腿吗?一定是吃货的idea。”

  在现场,不少市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主办方颇具心思的所谓创意并不买账。“是鸡,还是鸭?”“搞得不伦不类,一点都没有创意。”

  网友吐槽

  ◆Lucky海贝每天按时作息:大黄鸭让人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大烤鸭想让我们回忆什么?

  ◆蓝波-老师:可是,可是,阿拉上海人喜欢的是“酱鸭”。

  ◆暗暗_Rare:可不可以把头也烤烤熟,现在看着好揪心啊。

  ◆Dear_j_:霍夫曼看到要哭了。创意还行,但这做工……

  ◆飞酋比特:是刘老根的大蓬船吗?太雷人了,居然发生在上海。

  主办方回应

  原型是“八宝鸭”代表老上海文化

  针对故意利用“大黄鸭”形象恶俗炒作的抨击,昨天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刘小姐出面回应,称绝对没有故意进行恶俗炒作。她说,这个烤鸭的创意是在两个月里反复斟酌后才确定的。“大黄鸭形象深入人心,我们再创作是进行了二次创意,传播效果会更好。”刘小姐说:因为申城连续“高温,所以才想出一只烤鸭的形象。”

  据刘小姐介绍,其实这个鸭子造型原意是一只八宝鸭,代表了老上海的文化。同时,在鸭的“肚中”添加了诸多老上海的海派文化元素如旗袍等。“我们没有料到,这种设计让大家都认为是恶俗炒作,实感遗憾。”

  根据主办方的安排,从昨天9点开始的24小时内,这艘轮渡船成了移动的“朗读会会场”,来自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的诗人们联袂登场,与乘客进行深度互动。

  26日,一艘被改造成“八宝鸭”形状的渡轮从金陵路码头驶入浦江。

  大黄鸭的“中国奇幻漂流”

  1轰动香港

  今年5月2日至6月9日,荷兰艺术家霍夫曼设计的大黄鸭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与游客见面。这只闻名世界的萌物,引发全港轰动,无数人前去围观并合影。展期内共吸引高达800万市民游客,不畏日晒雨淋前来拍照。

  5月2日,在全城的翘首期待中,巨型黄色橡皮鸭晃着它六层楼高的圆滚身子,一摇一摆地“游”到了香港维多利亚港。岸上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在他们举起的相机屏幕里,高楼林立的维港因为大黄鸭,瞬间“变身”童年的“大澡盆”。

  大黄鸭香港首秀引起了网友们众多神配词,其中“愚蠢的人类”引发网友爆笑,并超过4万次转发。

  此次大黄鸭的香港行,只是全球巡游的其中一站。大黄鸭的创始人霍夫曼带着它已经走过了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德国等多个国家,在每个国家都引起了轰动。

  2全国山寨

  随着香港大黄鸭在媒体及民众生活的讨论热情升温,内地一些城市从5月下旬起,借着六一儿童节的势头,纷纷打造出一大批山寨版大黄鸭,满足了一些人的观赏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城市包括杭州、佛山、芜湖、无锡、重庆、天津、西安、东莞、泉州、上海、南京、武汉、苏州等。面对中国山寨“大黄鸭”,霍夫曼表示,“这显示了对信任的缺失。”

  3爽约重庆

  “当我们备好佐料准备吃烤鸭的时候,鸭子却没了消息……”据重庆媒体报道,原定昨晚在重庆市南滨路展出正版“大黄鸭”的活动正式取消。主办方称,高18米、长24米、宽16米的“大黄鸭”已制作完毕,也已与“鸭爸爸”霍夫曼签约,但长江正处于汛期,不得不取消展出。

  另据报道,“大黄鸭”将于9月16日在北京颐和园亮相。

  山寨大黄鸭背后是社会病

  荷兰艺术家霍夫曼的原创设计大黄鸭风靡香港,各种山寨版大黄鸭却在内地多个城市迅速被“繁殖”,一只只萌翻了众人的大鸭,满足了一些人的观赏需求。但照搬照抄的背后,却暴露了虚荣、功利、浮躁的窘态。

  对此,那些“发明”山寨大黄鸭的人们应该感到羞耻和惭愧,跟风追捧的人们也应该想想,如此蹩脚的“作品”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甚至还有声音在争抢谁家的山寨鸭子更符合原创设计,真令人啼笑皆非。即使和霍夫曼版的大黄鸭完全雷同,也失去了原创设计的精髓和灵感,只是一个个生硬的橡皮玩具罢了。

  在内地,山寨之风历来盛行,而钻空子、手段之高明,让打假都找不着北。山寨的盛行,除了无耻的抄袭,背后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涌流在推动。这种涌流,便是虚荣和功利。

  因为许多人没有去香港看大黄鸭的条件,便以观赏山寨版“大黄鸭”为乐;因为没有接触一些高端产品的机会,便拿山寨版的产品作为替代……山寨品熙熙攘攘的背后,是一种无知、茫然的从众心理,充斥着对知识产权的无知和轻视。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