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当代水墨拍卖和画廊的渠道价格差异化
2013-08-28 11:53:40 雅昌分析师
当代水墨自2012年嘉德等拍卖行推出新水墨专场后备受学术、展览、拍卖等各方面的关注和热议。虽然当代水墨曾一度被边缘化,随着学术界的研究、拍卖公司的挖掘、展览的推介,及商业运作,影响力扩大,目前已成为拍卖行力推的重要拍卖品类。而处在拍卖市场的调整期,藏家都期待新鲜的面孔,伴随着当代水墨的展览和活动忽然多起来,这或许是当代水墨翻身的机会到了。随之带来的是拍卖市场价格超越了作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当某一板块的兴起是从拍卖市场开始时,都会遭到质疑,这种倒挂的市场现象是否合理?这是一次寻找的市场热点的板块的轮换?还是拍卖撬动了当代水墨的市场杠杆?
“对于一个收藏家而言,要通过艺术家本人、展览以及重要的艺术事件等行为方式进行判断,拍卖公司不是判断者,更不是学术评价者,拍卖行只是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把现在中国水墨发展到了今天用更当下的态度来表现出来,只是在寻找一个可能性,这可能是市场需要拍卖公司来做的事情”,嘉德拍卖四季部总经理贾云涛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学术推广和展览是画廊和批评家应该来承担的责任,拍卖公司只是把当下的这种现象用更为直观的价格表现出来,而藏家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当市场价格过高时,并且当代水墨学术价值并没有盖棺定论时,藏家可以自由的选择购买与否。
当画廊的从业者试图在一级市场上对当代水墨进行梳理时,我们会发现其实买家是最需要学习和判断的。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购买者的核心在于是通过什么渠道去选择一件作品,而众所周知,拍卖行、艺术家工作室、画廊三种渠道之间的价格差距其实是很大的。就拍卖行而言,在当代水墨领域,目前公开市场的时间还比较短暂,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在这个市场中区分出精品和非精品,还需要大浪淘沙的进行认证,所以现在艺术家自己开出价格时会受到左右到市场,价格或多或少会存在自我性,但是这正是拍卖带来的好处,经过时间验证之后,好的作品终究会给藏家带来回报的。
作为市场的参与者,蒋在铭认为拍卖的价格相对于画廊和工作室价格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在当代水墨并没有经过一轮的淘汰之后,因为市场是公开竞争得到的,每个人都去举牌子,而不是艺术家随便开出一个价格,藏家马上就能买下来的。同时蒋在铭也坦诚,现在拍卖市场的出现的伪作事情比较多,有些藏家会报有保真的心理,他们会愿意到艺术家手中花费更所的钱买入一张作品,而不会到公开市场上买一个底价的单,这就是藏家心理给两种渠道带来的差异化原因之一。在价格的差异问题上,杭春晓持有一个观点,即作品的价格并不一定是以作品为唯一标准,而是艺术家、社会事件,其实包括重要的展览和论文等,这些行为对于作品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而这是会给作品价格带来影响的。
公开市场的价格是当下买家最经常参照了一个标准,而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观察,当代水墨艺术家的作品上拍量相对不多,大都在百件左右;作品价格主要集中在10万元左右,高价作品在100万至600万之间,例如娄正纲的最高价作品为575万元,谷文达的最高价拍品价位为323.57万元,其他年轻的新锐当代水墨画家的价格也多是在20-30万元左右,这个价格对于中产阶级而言是具有吸引力的,多年观察艺术品市场的杨欣予表示,随着收藏越来越回归理性,藏家已经越来越把投资和精神追求合加在一起,不会盲目的进行投资。
当代水墨经过了市场和学术的双重发酵,必将成为一个新的市场价值增长点,主要原因在于符合当下时代审美趣味。当代水墨在创作形式上赋予水墨和当代的双重语言特性,而在精神上更多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民族认同感和时代感方面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趣味,尤其是青年藏家的收藏趣味;市场中新资源挖掘的需求,目前原有的拍卖板块资源紧缺,争夺更加激烈,为了开拓和争夺市场,拍卖行在积极寻求有市场潜力的拍卖品类;收藏家多样化,由于当代水墨富有的双重特性,不仅适合大众的口味,也符合中西方收藏家的口味。此外,学术界的梳理及解读,也是推动这一市场发展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