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评第四轮评委王征评语

2013-08-29 15:03:55 未知

  “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评第四轮评委王征评语

  黎明的摄影项目《家园》,着手于人与自然的变化关系,把人对自然的改造结果与他内心的深层思虑关联在一块,呈现着强大的人造空间对人的某种侵蚀和异化,这种迷离、生涩、无奈的对应关系,却又是黎明个人化的自观式陈述。它排斥了一般公知对三峡的认知,从一个特定的生长在三峡的个体角度,把他的惶恐、焦虑、愤懑与那些对家乡无法言说的复杂意象,物化成多义的奇特视觉表达出来,应该说整体的呈现力非常充分。影像语言也生动连贯,大空间小结像的应用,把各种形制关系的联系与冲突进行了准确刻画。正如黎明所说:“这些看似冰冷的景观,其实是我们的故土,我们的家园……我们迷失了世界,迷失了自我,精神家园一片荒芜”。

黎明《家园》

黎明《家园》

黎明《家园》

黎明《家园》

黎明《家园》

  “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评第四轮评委顾铮评语

  “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评第四轮评委李媚评语

  “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评第四轮评委刘立宏评语

  “第四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评第四轮评委王璜生评语

  苏杰浩的摄影项目《无题 Untitled》,是他游荡于中国许多二三线城市周边的阶段性的旅行视觉集成,充满了视觉隐喻和内观式的语义结构,在这里,人与家园、环境、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家国变迁与个体命运的不确定感,都以主观化的美学视觉地志,被苏杰浩个人所纪念着,而且这种的纪念是小心翼翼的,并不张扬却剔除着经典化的视觉方式,整体氛围朴素凝重并具有仪式感和内在的私密性。他似乎对土地更怀有某种爱意,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细节变化保有更大的好奇心,似乎是在在久观中体会对象的优美感与崇高感,以达到与自己内心特定情绪的平衡与通达。他这样的作品,在一般观者面前多少显得有些晦涩,但在苏杰浩眼里也许这样的阻隔,却是他通向形而上路径的某种语言方式,这里的风景已经不是原本的风景,显然是需要内观后进入想象的风景。

苏杰浩《无题》

苏杰浩《无题》

苏杰浩《无题》

苏杰浩《无题》

苏杰浩《无题》

  扎西罗丹的摄影项目《静静的硕多岗河》,源自于他对故乡极具情感化的表达愿望,是一个来自于藏族族群内部成员的深度言说。扎西罗丹就生长在硕多岗河边,他和这里的人们一样的敬畏神灵与自然,他熟知并懂得这里的一切,因此他所陈述的故乡、言说的同胞既深厚又庄严,视觉上很节制、很有分寸感,色彩处理自然稳定,如同香格里拉的词语意义,把他内在的精神向度呈现地非常丰富。

扎西罗丹《静静的硕多岗河》

扎西罗丹《静静的硕多岗河》

扎西罗丹《静静的硕多岗河》

扎西罗丹《静静的硕多岗河》

扎西罗丹《静静的硕多岗河》

  欧阳世忠的摄影项目《丢失的灵魂》,拍得自然松弛,意味十足,像是在现实中偶然提取的切片,实际是他非常仔细累积起来的外化心像,神秘且多义。

欧阳世忠《丢失的灵魂》

欧阳世忠《丢失的灵魂》

欧阳世忠《丢失的灵魂》

欧阳世忠《丢失的灵魂》

欧阳世忠《丢失的灵魂》

  董立新的摄影项目《红线区》,一个完整的特定现象的整体呈现,很凝重,很具批判性,我们需要这样的文本。

董立新《红线区》

董立新《红线区》

董立新《红线区》

董立新《红线区》

董立新《红线区》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