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姚谦:从时尚聚会看到的艺术

2013-08-29 16:35:27 姚谦

  在大众眼前,枱面上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常常暗示着金钱与权力,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在经济蓬勃流动的时候,艺术市场自然成为它们最好的舞台。那些属于名与利的河流里,也自然的流向部分用金钱堆砌的时尚舞台。时尚与艺术在这些年来更是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道风景。

  在消费被放大鼓吹的时代里,艺术透过时尚成了另一种消费,因艺术商业机制的推波助流,高金额艺术品的成交,成为部分艺术家与收藏家的短期人生目标。高价格的冠冕戴在某些艺术家的头上,是最好的传播与成名之道。而拥有戴上冠冕艺术品的收藏家也是一种表现财富与品味的标志。于是我们看到一群戴着冠冕的人聚集在一起,排列、组合、拍照与交流,成为一种价值观,透过媒体不断传播,而这些在晚宴中戴着皇冠出席的人们,与在安静的美术馆中浏览的人,成为两样决然不同的景观,都在艺术之名下。我们常常看到那些身着名牌的艺术家、收藏家以及来自各界的名流与影视明星们,在艺术的旗帜下以各种名义相聚了,一群人交错排列的新闻被传播着,的确有着耐人寻味的意思。其实透过时尚来传递艺术,也是当代艺术的一种妙计,透过这个渠道表现给人群的眼睛,潜移默化的打开人们的视野。只是每个人对于美术的理解不同,自然也呈现出千奇百怪的接轨。

  在艺术面前人人平等,拥有者与观赏者是平等的,唯一的值得探讨的是在艺术本身,它给予人们什么样讯息?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対于不同人所产生的不同感染,绝对大过于它所产生的市场价值。而媒体以市场价值重点的传播的目的,我们理解了也就可以跨越了,但是对于不了解的人们来说,「数字」却成了快速判断的分类方式,而失去思考的机会,尤其在这短讯息为主流的传播时代,标题忽悠了真实的媒体品德年代,错误的暗示透过网络与不了解人群的大量转贴广播后,符号成了结果,如同艺术品成了晚宴旁的装饰品。在我们常看到的时尚与艺术聚会的报导中,人们聚焦的还是回到参与者他们贴在身上的口号与镜头前穿着展示的表面。艺术与思想被弱化了,所有文化的思考成了无声的档案数据,静静地在角落等待被理解。我们只看见时尚藉由这些符号量化成了商品,装饰着人们的外表,从奢侈品到平价物,不断蔓延,直到成了疲劳。

  曾经,许多艺术工作者以自己的身体为平台,再藉由平台上的衣着装扮与行为,当作创作来传递思考,人们借着复制转移来表现接受或响应,在迅速漫延的过程中成了一种可以看见的时尚,同时成就了一次次成功的商业模式。只是这些年来,时尚业以结论为开头,以强势传播为途径,去制造他们以为的艺术,甚至买下了艺术家的口,让艺术与时尚之间,有了更多的利益上的纠缠。历史告欣我们,艺术的价值与数字衡量是浮动的、而且是空虚的,艺术本身内在的价值,其实才应该是坚固的,只可惜这无法用数字来量化,它存在阅读者的心中,存在在时间里。这么思考并不是反对以艺术之名而时尚与聚会。毕竟时尚与所有的聚会都是一种人的交流,文化则是通过交流而成形的。怕只怕太多的交流都停在表象下与物质上的渲染,失去了交流内在的意义。

  我一直记得有一次以艺术之名的奢华晚宴里,主办单位准备一道道冠冕的头衔与奖杯,颁给一群兴高采烈身着时尚华服的名流与艺术家们。没想到当栗宪廷先生上台,这位半辈子为中国当代艺术努力令所有人尊敬的老师,却以轻声细语当头棒喝的告诉台下所有人:「这不是我心里所期待的艺术发展!」我相信他的话在那一夜应该唤醒了一些人,我也相信在中国艺术圈里,还有许许多多由与栗宪廷老师一样,抱持着艺术理想的人们存在,只是这些人不习惯站在媒体或舞台上说话,他们都愿意在可交心的私下场合,慢慢地并且花更多时间阅读与观察。而他们才是真正表现当代的时尚人物。

  艺术可以透过时尚打开了面向人群的管道,如果有心沟通,应该可以成为一道流动的河流,经过人群的生活,把人们与艺术之间拉得更接近。而艺术家们如果愿意,还是应该回到创作思考本身,观点与表达都该回到自己的作品里与讨论里。面对媒体、收藏家或金主,不应该是艺术家们生活的主要部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