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崛起

2013-09-02 09:48:53 赵炎

  

《耶稣家谱》,2006年,综合材料,200× 150 cm

      

      《明星卫士之18》,A·R·彭克,1993年,木板丙烯,312 × 560 cm

       

     《俄尔普斯》,马库斯·吕佩尔茨,2003年,布面油画,130×160CM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国际化的契机

    ——从展洲国际即将举办的收藏论坛谈起

  近期,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和艺术品市场上一个热议的话题就是德国新表现主义,这是由于前几个月展洲国际的开园展《2013穷尽:德国新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展》开幕以来在中国艺术界引发了轰动,据悉,北京展洲国际艺术区又于8月31再举办一次“展洲国际·全球艺术品市场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应该说,这将是继展览之后,展洲国际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上掀起的又一次高潮,由于这次论坛不仅讨论的是国际艺术品收藏的主题,还将涉及到展览中的几位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作品在中国的收藏,因此,此次论坛或许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契机。

  在这些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中就有:乔治·巴塞利玆(Georg Baselitz)、约尔格·伊门多夫(Jorg Immendorff)、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upertz)和A·R·彭克(A.R.Penck),这六位艺术家都是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新表现主义的大师,早在80年代他们的作品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其中尤其是基弗、吕佩尔兹等人还中国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这种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此前很少有这么大规模和这么重要的新表现主义的作品亮相中国,展洲国际的展览不仅提供了一个我们直面国际知名艺术家进行认识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提供了一个收藏这些杰作的机会。

《无题》,西格玛·波尔克,2000年,纸上水彩,70×100CM

  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自起步以来,一直是国外的画廊或资本在占据主导地位,而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崛起,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画廊行业的重新洗牌,国内也出现了不少对当代艺术进行收藏和推广的重要藏家和画廊,中国也开始在建立和逐步完善自己的当代艺术收藏。应该说,一个成熟的收藏是建立在艺术史学理基础上的收藏,注重的是艺术史家的研究和专业批评家的意见,是系统性和学术性兼备的收藏,而不是简单的追随市场的泡沫捕风捉影挑选一些流行风格,也不是凭借个人的趣味和大众的识别能力进行的庸俗而直观认识,更不是做短期收购和抛售的投机生意,因为即使从纯粹的商业角度来说,这样做也不过是只看重眼前利益的小打小闹。就国内当代艺术收藏现状而言,一个很大的缺憾就是缺乏重要的国际知名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艺术品收藏状况是其文化能力和文化水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现状与当前国家文化形象国际化的趋势是极不相称的。

  当然,随着近年来国内对西方当代艺术家及作品的翻译和介绍,以及不少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作品的引进展出,目前国内也已经开始有一些有远见和文化责任感的藏家和收藏机构开始收藏一些著名的国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比如近期收藏的博伊斯、基弗等人的作品,然而这样的收藏规模还远远不够,我们所希望的是能够在中国也建立起一套相对系统的当代艺术史的收藏,这不仅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国际化,是中国国际化国家形象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许,这样的变化能够从此次德国新表现主义作品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开始。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