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是一个过程
2013-09-05 16:31:47 西沐
最近,中国艺术品市场发生的不少事件,其实都是有关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问题的,由于角度不同,看法见仁见智。其实,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讨论问题的共同基点,以至于我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的进程的判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否到了必须要国际化的阶段?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需要哪些阶段与进程,是慢一些还是越快越好?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需要怎样的政策与条件支撑?……这些问题都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可以想当然的意气用事,操之过急。
也许,上海自贸区让我们有更多的考量。事件源自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8月30日作出的决定,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并未出现其中。这也就意味着原本在决定草案中引起业内强烈关注的“在上海自贸区内,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拍卖企业在试验区内从事文物拍卖业务”的政策最终止步,未能成形。那么,允许外资参与文物拍卖的政策最终取消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量?这样的改革措施有何风险?对此,我们认为,更多的考量可能是:
一是文物艺术品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市场风险难以把控。我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尚处在一个自发的、不可控的状态,整个市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还没有在制度层面上获得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境外资本进入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可能会给原本就不规范的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如可能拍出天价拍品、超高价格或其他操控市场的行为等,导致我国文物盗墓、走私,以及市场扭曲不端等问题会进一步加剧。
二是脱离市场实际的超前的行业政策会对国家的文化战略与文化安全造成冲击。文物艺术品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于其他一些市场的规模来讲并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很小,但是它却很敏感。鉴于这个行业对于文化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敏感性的特点,在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主体认知不明、政策保护缺失的情况下,实行超前的政策,会对国家的文化战略,甚至是文化安全带来很大冲击。
三是文物艺术品市场是一种新的业态,尚处在幼稚的初级阶段,市场发展的趋势与规律我们还在认知中。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交易体系以及市场主体,目前还处在幼稚的初级阶段,市场支撑体系缺位严重,若此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拍卖市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足,衔接能力有限,在融合的过程中会产生强势市场能力与弱势竞争力间的扭曲。文物艺术品市场目前是一种新的业态,在缺乏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及支撑体系的情况下,过分激进的政策,会使已有的不稳定的市场基础出现新的断层。我们知道,《文物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三款规定:“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实际上是在中国境内,把外资挡在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与古董瓷杂这三大市场份额最大的板块之外。此项政策放缓,能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赢得一个学习消化的喘息机会。
当然,上海自贸区的这一变故,不能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发展出现了什么插曲,而是说明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性与急迫性。事实上,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一直在进行着,允许外资参与文物拍卖的政策最终止步并不意味着外资企业进入内地市场受阻,更不意味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进程发展的滞后。其实,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进程,中国艺术品市场参与主体走出去与国际艺术品市场主体企业走进来一直在进行,并且这几年有不断加快步伐的趋势。佳士得和苏富比这两家世界级的外资拍卖企业也已经进入内地市场,当然,不仅仅是国际拍卖业,一些大的信息服务机构与投资机构等也在寻机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这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的一些新动向。与此相对应,我国一些大的拍卖企业与画廊也不断走出去,纷纷在香港及世界艺术品市场发达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与办事机构,走出去的势头越来越值得关注。毫无疑问,这种双向进程,将提升内地拍卖业态的进化,同时还可以促使内地拍卖企业提升服务和管理的水平。为此我们可以看出,取消允许外资参与文物拍卖的政策,与中国艺术品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并不冲突,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政策开放的稳步进行,中国艺术品市场形成规范化的市场监管与运营体系,中国艺术品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自贸区,届时外资有秩序的,规范化、规模化的界入文物艺术品市场,就定能够推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