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南京拍卖市场流失的客户群体

2013-09-05 18:06:43 谢媛

  放眼全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以北京独大。据雅昌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全年,艺术品拍卖的成交总额中北京占到了近百分之六十,位列其次的是长三角地区,占比约百分之十。撇开北京、上海,全国各地还分布了大大小小的很多拍卖行,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就此雅昌艺术网将走访多个城市,推出“区域拍卖调查”系列文章,探索除北京、上海以外其它地区拍卖行的生存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南京地处长三角地区,南北交界、海陆交汇之处,很难将其艺术完全归为北方或南方的艺术范畴。在文化方面,南京的艺术风格既深受北方绘画界的影响,又受到上海、广州等南方艺术界的辐射,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象;加之南京本地拥有良好的绘画艺术底蕴绘,历史上名人辈出,其绘画水平在江苏省内甚至全国都遥遥领先。

  作为全国开始艺术品拍卖业务的较早的南京,然而在艺术品拍卖领域,南京的拍卖公司的发展却不像南京的艺术底蕴这般,与北京、甚至上海、杭州成交额不错的“重量级”拍卖市场而言,似乎显得波澜不惊。

  据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中的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截至2012年度,长三角地区共有文物拍卖企业119家;2012年度共上拍203383件(套);成交100316件(套),成交额为71.99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市场总额的37.19%和24.95%,连续两年呈增长趋势。上海地区作为长三角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核心区域,成交额达43.96亿元,占据长三角61.06%的拍卖分额。

  而对比长三角拍卖公司的活跃度,在2013年春拍,根据雅昌艺术网公布的数据,上海举行艺术品拍卖会的拍卖公司有30家以上,杭州地区是14家,而南京地区仅有10家左右的拍卖公司在举行常态的艺术品拍卖会。在全国艺术品投资红热的时候,南京市场跟北京上海一些城市相比显得有些不温不火,究竟原因何在?

  对此,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第一副会长施正东先生指出,南京人生性保守,缺乏一种向前冲的精神:“江苏有文化艺术高原,就是现在,至少是近十年八年之内,以致再往后推十年八年,整个江苏和南京地区的文化艺术状态是有文化高原和没有文化高峰。”

  为了满足全国买家的需求,在春拍上,南京拍卖公司不约而同调整了时间,错开了与北京、上海直接“对拼”的时间,普遍将拍卖时间推后,力求吸引更多的全国买家进场,以期分得春拍市场的“最后一杯羹”。

  然而南京本地收藏群体,却逃脱不了被流失的事实。纵观在南京拍场上的客户群体,南京嘉信拍卖公司总经理林长青指出:“其实是看热闹的多,就是不敢出手。就感觉到大家都在观望,你看前一段时间西泠拍卖办牌,整场拍卖会下来,办牌1500多个,这至少是每个50万、20万的保证金要交。而我们南京整个拍卖公司都集中起来,十家拍卖公司加起来也没有1500多个牌。”

  “南京的收藏群体很大,但有60%到80%都流失到北京和上海去了,而这些人恰恰是最有钱的人。”林长青指出,南京拍卖公司普遍竞争力不强,品牌难以塑造,导致客户群体流失现象严重。

  “我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他是做房地产公司的,原来他在我们南京拍作品,110万他不要,过了半年之后他又出现在北京,他190万把它买回来。为什么他会舍近求远去买?也许是看中了人家公司的公司品牌更好,或者买艺术品,有人抢我就要,没人抢我也不要。南京收藏家都去北京、上海买东西,而且到保利、嘉德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委托的、也不会请底下秘书去买,都是自己亲自买,这其实是一个面子问题。”

  整体客户群体的流失,不仅令南京拍卖市场处境略为尴尬,其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多方面的,林长青表示:“不仅服务群体跟不上,拍卖公司整个素质都跟不上,就拿北京拍卖公司的业务人员来看,就算是80后,但是他是有冲劲的,对业务的渴望、对新收藏家的渴望、以及沟通能力都被训练出来了。而相比较而言,南京生活太安逸了,反而让一线的拍卖业务员也缺乏一种竞争的压力。”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