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拍卖调查】之河南(下)如何驱动本土拍卖资源最大化?
2013-09-11 18:18:01 王林娇
相关链接:【区域拍卖调查】之河南(上):有“文化”无“气场”的市场
导语:作为中型城市的河南郑州,虽然在拍卖总成交额上比不上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但是其书画市场的活跃度是任何一家省级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按照河南25家艺术品拍卖公司的经营情况,每周末在河南就会有一场艺术品拍卖会,而且拍品的种类从岭南画派到长安画派,再到市场的硬通货,都能看得到。从买家群体上而言,北方和南方的买家都存在,并且所占比例比较大,甚至一场拍卖会80%的买家都来自于外省,这呈现出来的局面是没有地域特点的限制。从拍品的种类来讲,书法和当代字画更是占据重要的拍场比例,在好字不如烂画的拍卖市场中,从未有过任何一家拍卖公司的书法专场能够取得满堂彩。
虽然缺乏了艺术创作的根基,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河南拍卖场的地域性的局限,而中国当代字画的一线名家几乎都到河南走穴展览过,何家英最早的拍卖纪录是诞生在河南拍场上,一副不到一平尺的工笔人物的成交价高达70万元。书法作品的拍卖在河南更是成为了争夺的焦点,河南鸿远拍卖董事长张传文认为,中国的甲骨文起源于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也在安阳,从河南整体上来讲,书法创作的队伍很大,相对的来讲收藏群体的基础比较好,在研究书法艺术上也是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书法作品在河南拍场上的流通度比较高。
河南拍卖只剩下区位优势?
能够保证河南拍场活跃度高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河南地处中原的区位优势,尤其是处在南北东西交通的重要位置,从郑州到拍卖密集的北京和上海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这在任何一个省份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航空港和高速公路以及铁路中转中心的优势,给河南拍场带来了更多的买家资源,同时张传文也表示,这也给河南买家的外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所以对于河南拍卖行而言,如何运用区位优势取胜,是需要考虑的。在谈到河南拍卖的优势和劣势时,张传文表示河南拍卖最大的优势在于包容性和区位优势,而最大的劣势也在河南拍卖场上的重量级拍品太少,不足以吸引超级买家的介入。
河南省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胡聚堂认为,河南的区位优势是现在拍卖中的重要优势,可以说是在缺乏创作的情况下,最应该多多利用的优势,他表示中原的包容性、多元文化,在艺术品市场上也得到了分明的体现。商家、玩家都从外面买,本土艺术家带不来效益,就投资外地的,倒也顺理成章。于是在河南市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家、画家都找到自己的市场,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来淘自己关注的藏品。在中原这个地域,艺术品市场没有地域性。而中原地理位置的便利,也延伸到艺术品市场,使区位优势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河南鸿远拍卖每年的图录印刷量是最多的,每期会有五千套的印刷量,其中省内的招商只达到了10%,90%的图录印刷就发送到外省的藏家手中”,张传文就河南鸿远拍卖的客户群体说到,据河南鸿远拍卖的具体情况来看,每期到拍卖现场的河南本土买家所占比例也就是15%左右,其他的买家也都是来自北京、天津,包括东北、广东、广西、西北地区,还有江浙沪,山东、安徽、湖南、湖北,客人的涵盖面是比较宽的,包括四川的客户都有批量的客户来参加拍卖会。
如果说仅仅把河南的区位优势当成吸引外地买家的筹码,那河南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发挥其最大功效。另外在缺乏本土创作的河南,并不缺乏优秀的拍品资源,那么如何把这两者资源相结合,就成为了河南拍卖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河南永和拍卖掌门人皮伟表示山东青州应该成为河南书画市场发展的标本,即把河南作为中国书画的集散地,再加入河南收藏资金的注入,拍卖公司和画廊强强联合,从外省买入重量级的藏品,这样的一种集合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在内的书画集散地模式,应该说是对于河南区位优势的最大化利用,河南周口就成为这样的个案。
河南周口的书画产业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画家写生,在那个年代,可以说几乎每天都有艺术家来周口‘走穴’。当时画家作画,出售价格极为低廉,平均每幅画只有800元,甚至请画家吃顿饭就能求一幅画。有些饭店老板把艺术家的食宿问题解决了,艺术家临走时就留了很多作品。十几年后,当时几百块一张的作品动辄过万元,现在河南拍卖市场流通的很多字画,都是那个年代周口人以低价买进的。书画的高速增长使得一些本身喜爱收藏的人士发现了其中的经济利益,开始投身到书画收藏的买卖中,从此之后周口就出现了拍卖公司、书画交易市场等产业链条。河南拍卖行业的龙头企业,河南金帝拍卖行就是起源于周口,时至今日,拍卖举办地也转移到郑州这个区位优势更明显的城市。
本土拍卖的资源共享和特色经营
从周口到郑州的河南拍卖市场,离不开三个人的发展,而当下河南的三家代表性拍卖企业分别是河南金帝拍卖、河南永和拍卖以及河南鸿远拍卖,这三家拍卖行的创始人分别是张宪斌、皮伟、张传文。提及这三位河南拍卖界的元老,都和河南金帝拍卖行联系紧密。三位合伙人原来分别是金帝拍卖行的董事长、法人和执行董事,时至今日,河南金帝依然存在,分离出来的皮伟和张传文则分别创办了永和和鸿远拍卖。皮伟领导的永和拍卖则坚持走名家专场的路线,着力成为河南首家设立名家专场的拍卖行,以期打破河南缺乏重量级拍品的局面。张传文旗下的鸿远拍卖则开创了河南首场保真专场拍卖,不断的扩大公司的拍卖种类以及规模,以期和国内一线拍卖公司的接轨。
“国内的一线拍卖公司现在都把郑州作为出京的首站,从拍品征集和客户招商,都加大了河南本土拍卖行的压力”,张传文对记者说,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周,北京保利和匡时刚刚结束了在河南郑州的征集。皮伟对此也显示出了这种担忧,毕竟一线拍卖公司从整体实力上来讲,河南无一家拍卖公司可以抗衡。另外河南买家整体实力比较弱,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大藏家,所以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重量级拍品不是被一线拍卖公司征集,就是流出了河南。河南买家手中的好东西也都送拍到了北京,这就造成了河南拍卖市场缺乏重量级拍品的恶性循环。对此,河南拍卖场子上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这也是一般拍卖行的普通现象,一家公司拍卖,起码有十家拍卖公司支持,并且这些拍卖行的老板会出资买下重量级的拍品,一方面让河南拍场上能够留下重量拍品,另外一方面也是的河南的拍卖行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空间。
张传文作为河南鸿远拍卖行的掌门人,他也坦承自己买下了多幅重量级的拍品,不仅仅是在河南省内的拍卖公司,亦会在北京和上海等大拍场中进行竞拍,之后再带入到河南的本土拍卖行。也正是这样的魄力,使得河南鸿远拍卖行能够在众多的拍卖行中突破重围,成为河南第一梯队拍卖公司中的一员。在对于河南鸿远的拍卖规划上,张传文表示,如果众多的拍卖公司仅仅在中国书画这一个拍卖品种的领域内竞争,竞争就日趋白热化,甚至说有残酷竞争的可能性,所以说考虑到让这个公司能多轮驱动,拍品的多元化,形成公司业务发展的多元化,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变成多轮驱动,形成一个河南鸿远拍卖公司在中原地带别的公司没有的拍卖品种,鸿远拍卖就率先进行探索和实验,以求得相关拍卖品种的开发经验,来总结、来推广。能在竞争中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可能转,追求一种公司经营的创新。
河南永和拍卖则更多的是运用重量级拍品来打造品牌概念,在河南缺乏名家的情况下,2010年皮伟筹办了两个名家专场,从征集稿件到招商客户,都主动出击,甚至是带着原作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征集,成为名符其实的空中飞人。除此之外,河南永和拍卖则是从新人新作开始做起,一方面是河南收藏圈在对于新人字画的接受度比较高,另外一方面是给拍卖场上补充新鲜血液,尤其是一些新鲜的拍品。皮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子商务也成为河南永和拍卖关注的重点,永和拍卖旗下的永和在线采取的是画廊、拍卖行、网上预展和拍卖结合的方式,由画廊和拍卖行作为供货的一方,并且采取保真的政策,利用电子商务的便利,形成永和在线的经意模式。而皮伟本人作为画廊、拍卖行和藏家的身份,也是尽力在学术和市场推广上,能够把一二级市场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期拉动整个永和拍卖的线上和线下的成交。
作为河南龙头拍卖行的三位合伙人,不仅仅是在业务上相互支持,同时也都在开创自家拍卖公司的特色经营,在竞争中合作,又能保持自身的新兴业务增长点,从区域拍卖公司的经营来讲,这样的一种格局是良性的互动。
独有的河南书法市场优势
书法家润格比画家高,这是河南的独特现象,也是河南本土拍卖行的主营业务,并且成为带动河南拍卖市场发展的驱动器。回顾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河南书法整体实力在全国还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但80年代中后期却突然崛起,涌现了很多颇具社会影响的中老年书法篆刻家,并持续推出了一批青年人才,在全国大展上的入选获奖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名列前茅,一跃成为全国的书法大省。“中原书风”令人振奋。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张海先生就出身于河南,并且带动了中原书风在市场上的火热。
有关于河南书法收藏市场的讨论,还曾经引发了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周俊杰和媒体的一次讨论,有媒体认为河南书法现象陷入了有价无市的一种怪相,原因就在于河南书法名家对于自己润格的盲目制定,造成了价格的虚高,并且出现了流通率低,画廊和拍卖行都避开书法作品的局面,就此观点,周俊杰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周俊杰说,河南省书法家协会20年前就制定了润格制,书法早已走向市场。河南的书法市场在全国应是一流的,在河南有一个顺口溜:‘河南一大怪,书法比画卖得快。’不但快,在同级的书法家和画家之间,书法比画价格高,这是任何一个省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河南书法家的润格,从领军人物到一般作者,与外省相比丝毫不差,并且都是实价,没有像外省一些人的‘有价无市’。
反观河南拍卖场上的书法专场,任何一家拍卖公司都会设立书法专场,其中还有不错的拍品在,这样一来,河南书法拍卖市场网罗了市场上多数的书法藏家,对于这样的一种优势,张传文认为本土拍卖行应该紧抓这样的契机,他认为张海作为中原书坛崛起的领军人物,不仅仅是一个大的书法家,还是一个书法活动价,由于他的带动才使中原书坛的崛起,崛起了一大批书法创作的中坚力量,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占有大多数,某一个地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能达到一百多位,这在全国其他的省份以及地市出现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如何利用这样的书法创作和拍卖的优势,成为本土拍卖行需要考量的另外一种途径。
结语:如何让本土拍卖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整合行业的优势,结合河南拍卖的区位优势,再加上书法创作和市场的活跃度,这是河南拍卖行突破重围的关键。从当下的河南拍卖现状而言,这其中的要素已经被发现,并且在不断的优化中。在采访中,记者也感受到,和其他地区相比较,河南政府对于艺术品行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整体河南买家的实力偏弱,又没有大资金的注入,河南拍卖行不可避免的遇上了瓶颈,如果政府能够对于艺术品市场有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河南拍卖行必将成为继北京之后的又一北方拍卖中心。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