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传承汉字之美 化解汉字危机

2013-09-12 14:25:36 谢飞东 聂晖

  近一段时期以来,两档关于汉字的节目《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受到追捧。通过公众调查,结果出人意料:汉字听写成年人不如在校生,大学生不如中学生。“提笔忘字”现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有人高呼这是“汉字危机”。当电脑打字盛行、手写汉字渐行渐远之时,我们应该怎样传承汉字?

  这是“汉字危机”吗?

  在为《汉字英雄》节目组做沟通培训的时候,我们就提到“提笔忘字”只是“汉字危机”的一种现象。真正的危机还要严重得多,比如写字难看毫无美感、外来语冲击、网络语泛滥等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出来后,一百多位专家、学者联名质疑,焦点就是本次修订收录了“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事实上,我们常用的“沙发”、“坦克”等都是外来词音译过来的。我们再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有“蜜司”等词,同样是音译的外来词,但是经过时间检验,已经被淘汰。此外,有些网络词粗俗,但网民为吸引眼球或者追求新鲜刺激,纷纷使用,形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提笔忘字”最直接的原因是电脑录入代替了手写,现代人汉字手写能力逐渐退化。美国学者杰茜卡·贝内把电脑称为“手写体的诅咒”。拼音文字电脑录入的过程相当于书写过程,能够记住字形。汉字是表意文字,五笔输入把一个字分成4部分,虽然一般只写局部就可录入整个字,但还有写字的感觉;拼音输入根本与字形无关,主要是选择汉字,对字形的记忆就更模糊。科技进步、工具利用的目的就是减少人的劳动,让人越来越轻松。现在的汉字输入法只会越来越简单,以后可能是语音输入,甚至若干年后更极端,直接心想输入——头脑里想什么汉字,电脑就输入什么汉字。真是心想事成,心有灵犀不点也通。因此,手写汉字从大众角度、从交流角度来看,与我们渐行渐远,不可逆转。

  “提笔忘字”另一原因是阅读少、记录少,工作的感悟梳理成文的人更少。这些人可能会成为“新文盲”。中国古代读书人少,不识字的文盲占80%以上。今天不识字的文盲少了,但要警惕会识字不会写字的“新文盲”。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只作为思想的转播者和接收者,不一定需要写多少字,识字就行。但作为思想的原创者、思考者,必定需要书写文字。网络语和外来语的冲击是“汉字危机”的又一原因。近代以来,大量的科学发现如化学元素、日常用品如沙发等涌进中国,中国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发生改变,汉字危机愈发严峻。近年来,中国经济、军事进步很快,民族复兴需要文化复兴,中国梦应当包括汉字梦。

  “传承汉字”有必要吗?

  有人说“优胜劣汰”,汉字既然不适应时代发展,那就任其自然。事实上,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过两次大的危机。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通假字的大量使用。比如现在记者采访时作笔记,复杂的字就用简单的同音字代替。如果通假字大量使用,汉字就会向拼音文字发展。后来,古人用形声字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次是五四运动开启的新文化运动,提出废除汉字、汉字拉丁化,最后的折衷方案是简化汉字,利用拉丁字母注音。到今天,海峡两岸关于汉字简化的争议不断,我认为当下应该提倡“用简识繁”。简化字只有2235个,单字只有482个,根据偏旁简化的有1753个,因此,书写繁体字虽有难度,但仅认识繁体字就比较容易。

  英语有实用性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学生要用10年以上时间学英语,花费了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但绝大多数人以后的工作中逐渐忘掉了英语,三五年后不会听不会说不会读不会写。原因是没有使用,因为没有实用性。因为升学要考试,对外语都如此重视,我们有什么理由让母语自生自灭呢?都德的《最后一课》,难道不发人深省吗?

  保护汉字传承,不仅仅是历史感情问题,更因为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抽象符号,它还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统一,有着形音义之美。首先,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既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又具有表形表义的功能。中国地大人众,方言并存,南腔北调,但我们的文字是统一的,能够畅通交流。有学者认为,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汉字是保持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语言不通,但是写字能看明白,这是我们汉字独特的魅力。我们今天阅读两三千年前古人的文章,还能够认识,也是因为汉字一脉相承。相反,欧洲与中国面积差不多,人口差不多,但多个国家、多种语言、多种文字。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表音文字虽然记录方便,但语音稳定性较差;因此,一种文字,因为随读音而变化,最终就形成不同文字。

  其次,汉字有书法艺术。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既有实用性,又单独成为艺术欣赏的文字。历代经典的书法作品是中国的一笔财富,也是中国对世界艺术的卓越贡献。而书法学习和创作,不仅是艺术美的熏陶,还是修养身心、塑造性格气质的一种方式。古人说“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比如,楷书培养我们沉着稳重、严谨端庄;草书让人激情澎湃、自由酣畅。最后,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它的组词造句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而汉字本身的造字、演变、发展也最原始的记载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哲学与文化。

  “传承汉字”有何途径?

  一是重视书法课:写字课重点在把字写对,书法课侧重于把字写美。二是增加汉字源流课: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从而感受到汉字生动有趣。三是汉字内涵美:通过“推敲”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典故,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字义之美。寓教于乐、公众参与是传承汉字之美、化解汉字危机的最好办法。《汉字英雄》热播,根本原因就是寓教于乐,公众参与。在与《汉字英雄》节目组沟通培训时,我们向节目组建议:要注重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如果纯粹学术性,观众不感兴趣,只是无效传播;必须寓教于乐,才会引导观众看下去,从中受益。如果纯粹趣味性,那与歌舞选秀有何区别?如果缺乏学术支撑,节目收视越高,误导观众越严重。可以通过主持人或嘉宾的解读,以神话、历史、文化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节目就会有生命力。这也是我们用10年时间撰写《读字》一书追求的目标。节目组设计的汉字十三宫创意非常好。那么,十三个字一组的选择就非常重要,应该围绕一个字根或主题,难度递加,循序渐进,便于嘉宾或主持人延伸文化内涵。为此,我们建议用“汉字使用频率表”确定难度系数、按照《读字》240字根及所录汉字形成题库。比如,以“大”为主题就可以考虑天、立、奚、溯、夯等。汉字研究是文字学家的专长,汉字使用和传承则需要公众参与。只有学术研究的成果服务于大众,这种研究才更有价值。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