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堂”邱光平作品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个案
2013-09-13 08:45:13 朱嘉鸿
9月6日,以“天堂”为主题的邱光平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现了邱光平近三年所创作的大量主题新作,如以秃鹫为图式的“天堂”系列、以明灭炭火构筑残酷风景的“天堂山水”系列等,展示的还有艺术家延续对马主题系列的深入创作。这些作品以绘画、装置、雕塑、影像、行为等多种语言方式展现。从展览本身的意义到当代艺术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邱光平的创作或许可以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研究个案。
“天堂”的多重含义
关于此次展览的主题,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吴鸿有着深刻的阐释,他说:“‘天堂’,或者‘极乐世界’,是人类依据自己的认知方式所想象出来一个极度纯化的世界,是一种相对于现实世界的理想境界,同时,在臻达这个理想之境的过程中,精神的纯化和终极欲望的期待又是奇怪地交织在一起,而人类的精神史就是一部灵魂游走在天堂和地狱边缘的历史。所以,以‘天堂’这个概念为主题的邱光平作品展实际上是阐释了一个关于欲望表达的人类心灵史的横断面,在展览的呈现过程中,‘天堂’的主题经过发展、变异、转喻,最终归结到对于人类灵魂和人类终极命运的追问之中。”
2011年7月,邱光平感觉已经被城市、被物质、被艺术之外那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压迫到了极致,他暂停了在很多人看来顺分顺水的创作,丢开了一张只要签上名字就意味着巨额财富的合同,和几十个情投意合的朋友、兄弟,一起直奔藏区——那最偏僻的疆域,那在他看来是最圣洁的地方。在那里,邱光平意识到艺术就是他的宗教。近三年来,邱光平关注人类的欲望,入西藏下深圳,把他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了作品之中,作品的语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邱光平说:“人类,自以为活在空前繁荣、无比美好的天堂,其实,已堕入面目狰狞、阴森恐怖的地域。人类总是身在地狱而觉察不到,甚至沾沾自喜与自身的成功。”从这个角度上看,此前邱光平放弃了已有的商业成功也是在反思着自己,反思着自己的创作。邱光平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会反过来被作品影响,从而改变自己本身的很多东西,比如性格、思想、行为、甚至未来的创作与生活。所以邱光平的创作也是一种特殊的禅修。
作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特别项目展,邱光平作品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介绍说:“‘天堂’在这里并不是意味着一个神秘主义的虚假抒情,而是作为一个喻体、一个切入到人类欲望心理结构之中的角度,同时,将这种心理角度折射到丰富的社会现实关照之中。而第四届广三展所有项目展展出的时间段——“2012”, 作为一个具有广泛社会认同基础的“世纪预言”,实际上也反映出了现存文明模式的一种发展悖论,而正是这种悖论式的发展轨迹导致了人类在现阶段所面临的文明困境。邱光平借用了“2012”这个末日寓言,将之发展成为展览的一个副题,并使之与展览主题“天堂”一起构成了展览的复式结构关系。主题和副题之间互为依存、衬托,并反复碰撞、变异,如同交响曲式的结构发展,最终实现了对于人类灵魂、人类价值观、人类文明模式和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
除了展览本身和作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特别项目展,策展学术主持杨小彦认为此次邱光平作品展还有另外一重意义:展览揭示的问题很有深度,尤其在今天非常关键的时刻,在探索当代艺术下一步如何走的情况下,可能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天堂”的多重含义
关于此次展览的主题,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吴鸿有着深刻的阐释,他说:“‘天堂’,或者‘极乐世界’,是人类依据自己的认知方式所想象出来一个极度纯化的世界,是一种相对于现实世界的理想境界,同时,在臻达这个理想之境的过程中,精神的纯化和终极欲望的期待又是奇怪地交织在一起,而人类的精神史就是一部灵魂游走在天堂和地狱边缘的历史。所以,以‘天堂’这个概念为主题的邱光平作品展实际上是阐释了一个关于欲望表达的人类心灵史的横断面,在展览的呈现过程中,‘天堂’的主题经过发展、变异、转喻,最终归结到对于人类灵魂和人类终极命运的追问之中。”
2011年7月,邱光平感觉已经被城市、被物质、被艺术之外那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压迫到了极致,他暂停了在很多人看来顺分顺水的创作,丢开了一张只要签上名字就意味着巨额财富的合同,和几十个情投意合的朋友、兄弟,一起直奔藏区——那最偏僻的疆域,那在他看来是最圣洁的地方。在那里,邱光平意识到艺术就是他的宗教。近三年来,邱光平关注人类的欲望,入西藏下深圳,把他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了作品之中,作品的语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邱光平说:“人类,自以为活在空前繁荣、无比美好的天堂,其实,已堕入面目狰狞、阴森恐怖的地域。人类总是身在地狱而觉察不到,甚至沾沾自喜与自身的成功。”从这个角度上看,此前邱光平放弃了已有的商业成功也是在反思着自己,反思着自己的创作。邱光平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会反过来被作品影响,从而改变自己本身的很多东西,比如性格、思想、行为、甚至未来的创作与生活。所以邱光平的创作也是一种特殊的禅修。
作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特别项目展,邱光平作品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介绍说:“‘天堂’在这里并不是意味着一个神秘主义的虚假抒情,而是作为一个喻体、一个切入到人类欲望心理结构之中的角度,同时,将这种心理角度折射到丰富的社会现实关照之中。而第四届广三展所有项目展展出的时间段——“2012”, 作为一个具有广泛社会认同基础的“世纪预言”,实际上也反映出了现存文明模式的一种发展悖论,而正是这种悖论式的发展轨迹导致了人类在现阶段所面临的文明困境。邱光平借用了“2012”这个末日寓言,将之发展成为展览的一个副题,并使之与展览主题“天堂”一起构成了展览的复式结构关系。主题和副题之间互为依存、衬托,并反复碰撞、变异,如同交响曲式的结构发展,最终实现了对于人类灵魂、人类价值观、人类文明模式和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
除了展览本身和作为第四届广州三年展特别项目展,策展学术主持杨小彦认为此次邱光平作品展还有另外一重意义:展览揭示的问题很有深度,尤其在今天非常关键的时刻,在探索当代艺术下一步如何走的情况下,可能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图式化的突破:从野马到秃鹫……
对于一个已经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艺术家而言,试图打破之前的“成功”图式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很多艺术家的发展都局限于此,没有胆量和勇气。邱光平之前已经在艺术品市场上取得了认可,但是他觉得局限于“马”的形象创作无法追寻自己的精神困惑,于是在三年前深入西藏,在西藏的宗教信仰中看到了艺术创作的信心。但邱光平并没有陷入到无穷无尽的宗教漩涡里,他借助了宗教的某些资源来追问人生的价值、社会的问题等。于是,从秃鹫的形象出现,到“天堂山水”、“天堂山水”的演变,再到雕塑“护守者”、影像“三角洲计划”的尝试,无疑为他自己解惑提供不同的路径。关于作品上所呈现我们在当下的基本问题,批评家管郁达表示:“邱光平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重新来看待这些问题。”
“图式化”一直以来都是艺术界中的一个怪现象,能够突破图式的艺术家不多。批评家栗宪庭认为,邱光平从图式里走出来,到西藏找到新的出路,继续对人类焦虑的内心的拷问是很少见的。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表示,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兴起,中国当代艺术一方面在资本的裹挟下形成了样式化和符号化的倾向;而另一方面,艺术家的创作为了取悦于市场又形成了过分地迎合那些对于中国社会的狭隘想象的模式,从而产生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自我他者化’的创作范式。而邱光平在这个个展中,一方面把他思考问题的角度紧紧依托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同时又不局限于此,将他创作的视角扩展到对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思索和拷问之中。
“天堂”有路,在何方
“天堂”作品展既是邱光平的创作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他一以贯之所思考的“世纪大结局”下人类的社会、文化问题的自然延续。在9月7日的邱光平作品研讨会上,二十多位批评家对邱光平作品进入了深入研讨。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孙振华认为,邱光平最有价值的是为中国的当代艺术贡献了一种想象力,邱光平的油画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在于他的想象力。比如秃鹫的眼神就是充满想象力的。邱光平的油画也体现了一种格局、一种场面,这种场面也是中国油画所缺乏的。
生活和工作于四川的批评家黄宗贤对邱光平的创作一直都比较关注,他说:“邱光平对中国现实生存意识境遇,更多是悲情的意识,这某种意义上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延续。”在他看来,邱光平对当代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当代艺术应该超越个人情感、情怀表达,进入一种精神场域,这个展览本身很大程度超越了作品本身,不是简单的作品呈现,是精神层面的。
此外,批评家陈孝信十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中国文脉转变的现当代课题,他对邱光平创作中的“天堂山水”和“天堂山石”一类的作品予以了特别的关注,他认为,《天堂山水一号》是山水画中格局最大的一幅,画面中笔触的运用,和中国大山水的传统保持了结构上的联系。他还认为,《天堂山水一号》山水上布满的荒谬的血色晚霞,象征着末日景观,使飞鸟亡命于天涯,时时刻刻拷问人类的良知。从美学层面上看,《天堂山水一号》融合了两种美学观,既是美学也是反美学,这也是他在美学框架上的A、B面。从这些层面来讲,《天堂山水一号》是对传统山水的颠覆和成功的改造。
批评家彭肜则认为,邱光平的艺术精神是从悲剧感到慈悲心转向的。邱光平作品中有一种坚定的慈悲心,其中有两个层次内涵:第一个是有形有像的慈悲心,体现在“天堂B面”和影像作品;《天堂日记》系列绘画作品,则超越了有形有像的慈悲心。这种慈悲心和过去的悲剧感不一样,是佛家的信念,一种悲鸣……
邱光平不只是给观众也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当下的基本问题,或许像批评家管郁达所说的,邱光平可能要花一生的时间去解惑。纵观“天堂”展览,邱光平起码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这些问题的契机。参加研讨会的批评家还以邱光平作品为个案,进行了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宏观讨论。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