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空间十年
2013-09-14 15:14:29 唐昕
唐昕
印象中2003年“非典”是艺术界经历的第一次寂静。为了避免传染,展览全停了。那个“停顿”的阶段,让我认真考虑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后面应该怎么走的问题。“非典”后我和陈董商量,正式成立了泰康顶层空间。
2003 年到2006年在泰康人寿大厦的顶层多功能厅是我们最早的阶段。2003年虽说圈子里多了一个能办展览的地方,但多数艺术家并不看好那里,尤其是那些有名气的、有经验的艺术家,他们认为这里太奇怪,又是地毯又是壁布,不能钉钉子……条件太不专业了。那时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去798建工作室,不过画廊和机构还不多。对我个人来说,泰康这里虽然展览场条件不够理想,还有一些限制,但有很多没有实现的想法,我策划展览的热情特别高,觉得这里可以随便用,还能有钱花,已经不错了。
2006年底经陈董批准,泰康顶层空间搬到了798。当时的地点比较偏僻、空间也局促,只有100平米的展厅,办公、库房和展览全在里面。在这里因为空间的限制,展览的规模都很小,每次的投入也很有限;跟798其他时髦的机构相比,背靠大企业的背景让我们显得更尴尬。我们成了798众多画廊和机构中的一个,并不能吸引艺术界的更多注意。面对外面越来越多条件优越的专业机构和公司体制内部的不满,我开始思考“什么是一个艺术空间”,和空间自身的定位问题,初步确定了泰康空间的理念——“鼓舞与激励”。开始着眼于与年轻艺术家的合作,做了“1+1”系列第三次“谢土”和新摄影、新绘画等系列展览;同时面向公司内部,把建立收藏定为了核心。虽然在798的两年多时间是我们过渡阶段,但是对于明确空间发展定位,非常重要。
艺术界又一次寂静无声是2008年经济危机造成的,之前的喧闹退场了,这也让我看到了机会,沉寂几年的泰康顶层空间展示多年思考的时机到了。公司批准了我们搬到草场地的请求,我们乔迁并正式改名为“泰康空间”。我也把空间理念升级为“追溯与激励”,将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思考放入到“1942年以来”的历史断代中。2009年10月新空间开幕展同时举办了“51平方”第一回“赵赵”和“泰康收藏摘要”两个展览,把对更加年轻一代的整体关注和泰康收藏体系定位展示出来,拉开了空间崭新阶段的序幕。201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泰康人寿收藏展,第一次通过大规模的藏品把泰康收藏体系、泰康空间学术理念和当代艺术的断代方法之间的关系展示给艺术界和收藏界,也得到了大家对泰康的重新认识和普遍肯定。
2012年空间继续自己的学术研究,并通过展览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明室”、一老一小绘画系列第一回:“靳尚谊与张书笺”、“日光亭”项目、“华北农村1947-1948”等等。泰康收藏在默默地持续建设,更多重要作品不断丰富着这个体系,也昭示着泰康的实力,这一年,陈董获得了万宝龙颁发的国际艺术赞助人大奖,也是外界对泰康人寿公益事业、泰康空间工作的一次肯定。
空间成立至今,策展一直是我们工作的核心。随着空间理念和断代方法不断在日常工作中被深化和强调,我们的策展团队也越来越成熟。,今年我正式把展览策划的工作交接给了苏文祥和许崇宝,同时将出版和国外展览纳入空间日程。年底武大万林美术馆将落成,当代艺术界泰康系将迎来更加繁忙的明天。
(责任编辑:陈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