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博伊斯作品《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与《中国兔子糖》
2013-09-14 16:45:14 未知
博伊斯作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西方艺术家之一,在世界乃至中国有着非常持久的影响和艺术史价值,他超越了杜尚而成为二战之后艺术转型的关键人物和代表人物。其中,博伊斯提出的艺术观念以及从事的艺术实践,都处处显示了时代的特征,以及欧洲社会政治文化的新方式。也正因如此,博伊斯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远播到中国,影响了中国的一大批当代艺术家。
9月7日起亮相中央美院美术馆的“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个展的300余件作品主要来自德国藏家收藏,目前这些藏品已被中国民营美术馆昊美术馆收购。而该展将展出博伊斯影像、装置等作品,包括7件组合性装置等,不过王璜生也指出,相比博物馆馆藏,此次展览缺少博伊斯重量级作品,“现在引进博物馆所藏的博伊斯作品已经非常难,其中部分原因是博伊斯的油脂作品对于保存条件要求很高。”
《中国兔子糖》
博伊斯作品中一幅名为《中国兔子糖》的作品,最让中国观众感到亲切。画面上是大家最熟悉的大白兔奶糖的糖纸图案。喜欢兔子的博伊斯于1979年卡塞尔文献展时,博伊斯发现兔子形象包裹的糖。他利用大白兔奶糖的糖纸,做成了这个纸上彩色丝印版画作品。博伊斯前后共印制了90张,每张上面都有他的亲笔签名和编号。一生从未到过中国的博伊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和中国发生了联系。
《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
1965年11月26日,博伊于斯在杜塞尔多夫的斯默拉画廊进行了他最激动人心的一次“行为”,《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他头上涂满蜂蜜,盖上金箔,右脚绑上铁板,左脚则是毛毡板。他怀抱一只死兔子,轻轻抚摸,低声悄语,绕画廊而行,向死兔子解释挂在墙上的他的绘画。随后,又在椅子上坐下来,继续跟死兔子交谈。如此延续了三个小时。观众被隔在画廊的玻璃窗外,只能从外面向里面张望,整个行为因此也变得越加引人入胜。
这是博伊斯最著名的行为艺术之一。王春辰表示,在他看来,表面上博伊斯在跟兔子讲解艺术,但实际上谁是世界的主导,这都是不确定的。“这个时候博伊斯讲解的不再只是艺术,更不是向兔子强制性地灌输某种观念,而是表述一种关系,他所理解的兔子与世界的关系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样的,其中讲求自然的平衡关系。”王春辰说。
“这是关于语言问题、思想问题、人类意识和动物意识,当然,还有动物的能力的一个复杂的动人场面。这是置于一个极端立场上的,因为这不仅是一头动物,而且是一头死的动物。甚至这死的动物也有一种特别的生产的能力。”评论家这样解释。
博伊斯(1921-1986)
1921年生于德国。1947年,他到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跟从马塔雷教授学习。受其影响,他的早期雕塑就已经摆脱了把审美性放在首位的学院派模式,而强调其作为意义载体的性质,并且创造了一套表现一定母题的意义的词汇。作品包括各种雕塑、行为艺术,信奉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观点。代表作有《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油脂椅》等。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