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异乡寻得老舍故居

2013-09-17 09:59:02 许志壮

  记得本人曾在著名海滨城市——青岛旅游。按照计划已经买好了当天下午返回北京的动车车票。但前一晚的一场瓢泼大雨,打乱行程。我以一个生长在京城的老北京,也曾经撰写了一些有关老舍先生、胡同游记、怀旧文章的后人,难得拜访老舍先生在外地的故居,时间再紧也是必须要去的。

  第二天清晨,大雨洗礼后的青岛更加秀美。站在临海的宾馆阳台眺望,满眼蓝海水、黄沙滩、红屋顶、白粉墙、绿树丛,一片清澈一片静谧。城市高低起伏的马路两旁是含苞或怒放的樱花,一阵清风吹拂,送来盛开的丁香花香。由于急切寻觅那个神秘的故居,促使脚步匆匆。当我看到青岛市南区黄县路12号——“骆驼祥子博物馆”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这是市区十分知名、掩映在一片异国风情别墅群中的一座幽静院落。而此时,这座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未到。于是,我十分冒昧地轻轻推开了故居的两扇小门。透过敞开的门扇望去,泥砖铺就的甬路,两边种植着花草。特别是故居前盛开的花坛中,矗立着一座老舍先生的半身像,其下的年号为1899——1966。正当我若有所思时,博物馆讲解员善解人意,十分主动地破例容许我提前进入参观。这是难逢的时机,没有外人的打扰,没有嘈杂的喧嚣,让我又一次与先生进行跨越时空的倾心交流。

  这里是老舍先生从1934年开始,度过了三年多生活、工作时光的居住地。他曾专心地在这座小楼一间不大的书房内,创作了一生中重要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以及小说《文博士》、《我这一辈子》等等。所以,这座故居悬挂着由舒乙书写的“骆驼祥子博物馆”的牌匾。静静浏览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手稿,字迹工整,书写飘逸。透过这些历经多次政治运动,被抄家,险遭焚烧的手稿(复印件),我仿佛看到先生独自灯下手持小楷毛笔,完全沉浸在创作激情之中的身姿。那笔尖流淌的一字字一句句,是他与心中的老北京四九城、熟悉的胡同四合院、小羊圈的街坊四邻、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祥子们真诚的交谈、真挚的倾听、真实的相处。诚如先生所说:“思索的时间长,笔头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目睹眼前这些历经磨难已经发黄的线装本、中文本和多种外文版,包括连环画在内的四十余种书籍,觉其弥足珍贵。联想根据老舍先生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改编的著名影视剧、舞台剧,以及它们在国内外演出的空前盛况,我越发体味“老舍先生不光是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看着故居内珍藏的先生曾经穿戴的长衫、礼帽和提包;曾经跟随先生晨练起舞时用过的朴刀、矛枪和鞭绳;特别是,故居内收藏的老舍先生夫人胡絜青、儿子舒乙捐赠的书画作品,一帧帧、一件件流淌出亲人长相思、永相爱的无尽思恋。

  当我行走到结束语的展板前,平静一下起伏的思绪,在装帧精美的留言簿上写道:“老北京城里儿的胡同人,敬仰怀念先生。”这时我才发现,故居院落不远处,同样一座骆驼祥子拉着洋车正向着先生身边跑来的雕塑,栩栩如生。这一切一切深深地吸引着我的目光,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久久肃立。走进故居内设置的骆驼祥子书店,我买到了《老舍先生幽默书籍》等作品,恭恭敬敬地在扉页上盖印了篆刻的“骆驼祥子博物馆”名章。

  恋恋不舍地走出故居,回过头来围墙一侧悬挂的另一块“老舍·老舍”的牌匾引发思索。恍然间,“老舍的老舍”不就是“老舍的故居”吗。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