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名画赝品泛滥 业内兴起保真行动

2013-09-23 09:32:32 冯善书

     国文艺术馆四位一体(即收藏证书、艺术家和作品合影、纸版作品集以及电子数据档案)的保真系统。  

国文艺术馆四位一体(即收藏证书、艺术家和作品合影、纸版作品集及电子数据档案)保真系统。

著名国画家王玉珏

  著名国画家王玉珏。

  平时不怎么上网的王玉珏,最近偶尔打开互联网搜索引擎,发现只要输入“王玉珏”三个关键字,便可搜索到许多署名和签章为“王玉珏”的人体艺术国画作品。

  这一发现让王玉珏吓了一跳。熟悉这位前广东画院院长、岭南著名画家的艺术圈人士都知道,这类题材的书画,根本不可能是王玉珏的作品。“然而,如此显而易见的赝品,竟可以在一些艺术品交易网站公开叫卖。”77岁的王玉珏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书画赝品在线下市场同样泛滥。我和身边的一批艺术家已经多次发现一些展会和拍卖会兜售仿冒我们签名和印章的作品。有些作品俗不可耐,不仅欺骗了藏家,而且严重毁坏了艺术家的声誉。”

  据了解,当前名画市场赝品泛滥,不仅艺术家深受其害,而且令许多投资者和收藏家进退维谷。在岭南,杨之光、林墉、周彦生、陈永锵、刘书民等一批国画名师这些年均饱受赝品侵权之苦。为了抗击假货,今年已83岁高龄的杨之光不仅把自己的名字注册为商标,而且在家人的支持下早就开始对自己的传世作品进行重新梳理和鉴定,整理成册。而周彦生等其他一些名师,亦陆续开始建立自己的作品数据库。

  一场剑指名画赝品的保真行动,正在行内悄悄兴起。记者调查发现,在抗击制假卖假的行动中,不仅艺术家在亲力亲为,一些艺术网站、画廊等商业组织也在大力摸索和实践。广州本土一家以经营名画为主的画廊国文艺术馆最近便开始建立一套以收藏证书、艺术家和作品合影、纸版作品集、电子数据档案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保真系统,意图在艺术品市场上突破赝品的藩篱。

  赝品泛滥困扰国画名师

  事实上,在岭南名师里边,王玉珏并不算是一个高产的画家。从1990年代初开始,她就一直在广东画院担任领导职务。一位与她同年纪的画家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特别是“书记”和“院长”这两个职务一肩挑后,王玉珏一直把自己主要精力放在为岭南艺术家服务的工作上,大多时候都无暇顾及自己的创作。

  然而,由于王玉珏在艺术界的重要地位和显赫名声,一些造假分子早就盯上了她的作品。据曾经出版过《王玉珏诗画记》的著名美术评论家胡红拴透露,一开始,造假集团也只是临摹王老师的画作拿到市场上去卖,后来,在暴利的驱使下,逐步发展到把别人粗制滥造的作品加上王老师的仿冒签名和印章来出售。这些年,互联网上传播得非常泛滥的所谓王玉珏创作的人体艺术作品,就是一个例子。

  “在当前的名画市场上,赝品已经可以用泛滥成灾这个词来形容了。”坐在广东画院的办公室里边,王玉珏对南方日报记者感慨道,近几年,她和身边的一批岭南艺术名家已经不止一次地在一些展会和拍卖会上发现赝品。为此,许多艺术家曾联名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严加惩治,以保护艺术品市场和文化行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市场的乱象不仅没有得到整治,而且有变本加厉的趋势。最近,有画家发现,某商业组织展出的二十多幅方楚雄的国画作品,九成以上都是假的。而王玉珏自己,也经常在一些展会上看到仿冒自己作品的赝品出现。

  在岭南国画名师里边,年过八旬的杨之光这些年虽然已经在艺术创作上封笔,但仍然饱受赝品侵权之苦。这位今年刚刚获得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的岭南画家,近年来在亲友的支持下,频频对造假行为公开发出抗议。在2013年的胡润艺术榜上,杨之光以7131万元的总成交额位居全国第33位,与方楚雄、林墉、周彦生和陈永锵等同为艺术市场上较受社会资本青睐的一批岭南画家。然而,去年5月,杨之光曾经通过微博指认了16家拍卖行上拍的40多幅赝品,后来,包括中国嘉德在内的多家拍卖公司不得不撤下了被杨之光认定的伪作。据杨之光的家人透露,这40多幅作品里边,八成是临摹作品,二成为凭空捏造的画作。

  在他看来,假货已经让艺术家防不胜防。有些商家,甚至会在他主编的真品画册上,冷不防就混进一两张假画进去。然后,再拿着这本权威画册,去欺骗藏家。

  赝品泛滥,根本的原因在于名师作品在书画市场上的供不应求。据岭南实力派中青年国画家卢中见介绍,名师名作历来都有着大规模的追随者,很多藏家不仅从心理上,还是从投资前景上,都渴望能够得到名家的片纸稀墨。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名画的价格往往也会被炒得比一般的画家作品要高。这就给造假的投机者留下了攫取暴利的空间。

  据了解,当前岭南画派一批名师,其作品均价低则几万元一平方尺,贵则上十万元。范曾、刘大为等一些北京画家,其作品甚至已炒到几十万元一平方尺。

  “在暴利的趋使下,造假分子无不铤而走险。”胡红拴对记者说,王玉珏等一些名师曾到某地观摩一场画展,结果竟然遭到主办方设置的层层障碍,原因就在于展出的作品里边,有很多都是假画。

  书画打假困难重重

  要杜绝赝品汗牛充栋的现象,对于艺术家来说,可谓困难重重。

  “很多艺术家,像我自己,平时大多时间都把自己关在画室里边,一心扑在艺术创作上,对市场环境以及商业运营毫不知情。”王玉珏对南方日报记者说,受到造假分子的侵害后,却也无可奈何。

  她对记者说,有一次在画展上看到一幅自己的伪作。她马上联系策展方,要求约谈这幅画的所有者。当时,她还不是想着要打假,只是想了解一下来源,但是策展方以种种理由推脱,最终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很多投机者,都抓住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没有时间或不愿意跟他们长时间纠缠的心理,被发现了就假装改正,过了风头再换个地方继续胡搞乱搞。有的无良商家,被揭露了卖假行为后,还会指责是艺术家老糊涂,自己看不清楚,是在给商家捣乱,以此来混洧藏家的认识。

  杨之光老先生去年虽然公开指认40多幅伪作,并把拍卖行的名字及作品编号一一列明,然而,这样做不过迫使了一部分拍卖行最终撤下了其中的一些假货。而其中有一幅作品最终还是被一家北京拍卖公司以近30万元的高价拍卖成功。至于拍卖公司到底是没看到杨之光的声明,还是看到了装作不知,很多行内人士就不好说了。据杨家人透露,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没办法追踪到伪作的来源,因此也没办法诉诸法律。

  在更多人看来,当前书画市场赝品泛滥的原因是拍卖行不保真、不退货的原因造成的。因为拍出去的作品即使最终被发现是假货,拍卖行在法律上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尽管在一些拍卖公司看来,经常卖假货,有损拍卖公司的品牌。但对于一些拍卖公司的从业人员来说,他们个人却不会有这样的损失。因此,不少从业人员实际上借着拍卖行的大招牌,私下与一些造假分子或者鉴定机构勾结起来,尽可能促成一单单伪作的交易,从中获取暴利。

  在胡红拴看来,对于专业藏家来说,一件赝品,就算不要钱,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卢中见甚至认为,赝品的作者不应归类为艺术家,他们为了谋取利益,掌握匠技之术,是一种没有情趣的劳作,在不断复制出没有灵魂的图式。因此,收藏赝品是为很多藏家所不齿的。“营运商是艺术家的投资者,或中介,需要建立商业道德理念,以诚信为本,绝非惟利是图之贪念。应是在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搭起桥梁,把艺术家之理念传达给受众者,大家建立起友爱关系,同时,心灵从中也会得到健康的富足。”

  业界兴起保真行动

  为了抗击假货侵蚀书画市场、损害藏家利益及艺术家声誉,当前,业界正在悄悄兴起一股保真行动。

  杨之光即是较早融入这股潮流的著名国画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前,杨之光不但在艺术品、印刷和教育等领域注册了“杨之光”商标及著作权,而且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始把自己的传世之作重新梳理和鉴定,并结集出版。在杨之光看来,有了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的保护,任何人只要未经他的同意在相应的领域使用“杨之光”三个字,都将视为侵权,由此,他都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请工商部门进行查处,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此前,他甚至对媒体表示,这是目前画家自己打假维权的一个不得已而又有效的办法。不过,让他颇感可笑的是,在他注册之前,“杨之光”三个字居然已经被人抢注,后来他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异议,才拿回了自己的商标权。

  实际上,在岭南名师里边,除了杨之光,周彦生、陈永锵、刘书民等一批人这些年都在陆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梳理,试图建立一整套的数据库。在这一基础上,陈永锵的个人作品独家代理机构渔歌晚唱画廊官方网站,甚至还向外界开始推出了有偿的鉴定服务。

  对于商业机构来说,保真同样重要。尽管一些行业人士,至今仍然把当前国内书画市场的繁荣,归功于假货的盛行,认为是假货提高了市场的活跃度,然而,在更多的人看来,赝品泛滥,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商业人士不应该通过制假售假来获得暴利。

  因此,当艺术家揭竿而起时,一批画廊和商业网站也加入了这股保真系统建设的大流。雅昌艺术网是较早对画家作品进行梳理的网站。包括杨之光、王玉珏在内的一批岭南艺术家,此前就接到过该网的邀请。正是因为雅昌与国内艺术家的互动,使得很多网传的名画赝品在不断梳理和比对中露出了狐狸的尾巴。

  在广州本土画廊国文艺术馆经理何东海看来,建立数据库不过是保真系统的一部分,面对当前书画市场的乱象,要想真正建立起藏家的信心,必须进行更科学和全面的设计。

  据何东海介绍,国文艺术馆在创馆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对名作保真系统的建设。目前,他们已经针对刘书民和卢中见两位岭南名师的画作,初步建立起这套系统的基本模型,即收藏证书、艺术家和作品合影、纸版作品集以及电子数据档案“四位一体”的保真模式。

  在国文艺术馆的数据库里边,记者看到,该馆对馆藏和交易出去的每一幅刘书民和卢中见的画作,都进行了内部编号,每幅作品不仅有作品图片,还单独配有作品与艺术家的合影,以证实该幅作品来自该名艺术家,同时,每幅作品都有一份独立的收藏证书。只要是来自国文艺术馆的画作,都可以通过收藏证书来查到作品的独立编号,从而在系统里边找到相应的数据。除了数字档案,国文艺术馆,还对所有画作进行了归类出版,而内部编号不会出现在画册上。

  “如果是仿制品,根本不可能有编号和收藏证书,而凭空捏造的作品,则根本上连数据都不可能找到。”对于国文艺术馆的做法,胡红拴大为赞赏。不过,他也指出,如果曾经买过真品的人来造假,鉴定的难度就会加大。“因此,对于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法和造假技术,保真系统还应该不断更新。”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