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士凡:艺博会门槛怎么设

2013-09-23 10:15:13 士凡

  9月16日,第十六届北京艺术博览会刚刚在北京展览馆落下帷幕,时隔一天,2013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就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了。短短一周内,前后两个大型的艺博会印证了艺术产业的繁荣,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相对以往各种名头的艺博会,此次有两个可喜的变化。首先是参展的艺术品和艺术机构多了,搭顺风车、凑热闹的闲杂展台少了。再就是真正来参展的国外艺术机构与艺术精品多了,往常借名头、凑数量的鱼目混珠型的少了。

  在为这种良好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叫好的同时,也应该追问一句:在同一城市、同一类型的两个艺博会是否间隔太近了些?这或许是无意撞车,但暴露出的是缺乏统筹的问题。不妨结合众多艺博会的状况吹毛求疵一回,审视下国内的艺博会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从参展作品说,艺术作品多了固然是好,但求量之余更要求质。虽然不乏精品佳作,但行画、伪作,也常常混杂其中。艺术市场是个大江湖,难免有些鱼龙混杂,而且市场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即便是流俗之作,甚或批量生产的伪作也能蒙骗部分人群,甚至有趋之若鹜者。

  艺博会虽然是个艺术市场行为,需要顺应市场规律,但是否也应担负起引领大众审美、提升公众艺术鉴赏力的责任?切莫为了些许的展位费,对参展机构降低准入门槛,从而将自身的名头搞坏,对艺博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从参观人群看,与开幕时的人头攒动相比,开幕过后顿时就稀稀落落,甚至参展的会务人员远远多于参观者。而且大多数的艺博会都实行门票准入制,虽然只是几十元,但这点钱能欣赏到数千幅艺术品,已绝对是物超所值了,但真正付费买门票参观的还真不多。所以往往开幕后的展会现场,成了参展人员相互观摩、串门的时间,偶有参观者,也多是参展方邀请而来的同道。

  这种状况的形成,虽然与现在公众的艺术消费观念不强有关,但主办方自身是否也该思考下,对于艺博会而言,这种状况正常吗?相信门票的收入,对于主办方而言并不是一个特别看重的事情,也不至于像电影票房一样成为其生存的基础。所以不论是基于管理的考虑,还是基于能收一点是一点的利益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委实需要商榷。

  艺术市场的形成,需要整个艺术行业的共同维护和开发。艺术品收藏群体和购买人群的培育,如果只是靠盯紧一些所谓的固定群体或圈定的潜在客户,短期而言是有成效的,但就整个社会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消费意识的提升而言,结合着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恐怕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了解真实的艺术市场才更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艺博会的门槛,对参展机构而言需要提高,对参观人群则需要降低为好。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