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商如何造假
2013-09-27 09:28:26 李爽
刘冰介绍,从古至今,常见的古籍作伪手法就有十多种,如增删刻书牌记、撤去序跋等。
古书中的牌记是考证该书出版人、出版地和出版年代的重要依据,简单说就是今天书籍的“版权页”。书商为了牟利,就把刻书牌记进行增删,迷惑买家。这种作假手段从明代书商开始就一直存在。譬如,台湾馆藏的一部元代刊刻的《尚书辑录纂注》,原书有长方形牌记“至正甲午翠岩精舍新刊”两行。被人剜去“至正”两字,改为“庆元”。至正是元朝的年号,而庆元则是宋朝的年号,剜改牌记的目的是用元朝的刻本冒充宋朝的刻本。
还有一种作伪方法就是剜改、撤换序跋。剜改序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撤换序跋冒充古刻旧刻。由于明前期刻本保留了宋元时期福建刻本的某些风格,所以撤去明代前期的刻书序跋,冒充宋元版,较为常见。
再有就是染纸造蛀以充古刻旧刊。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曾对染纸和伪造虫蛀痕迹以作伪有精细的描写,“近日作假宋版书者,神妙莫测。将新刻模宋版书,特抄微黄厚实竹纸,或用川中茧纸,或用糊扇方帘绵纸,或用孩儿白鹿纸,简卷用棰细细敲过,名之曰刮,又墨浸去臭味印成。或将新刻版中残缺一二要处,或湿霉二五张,破碎重补;或改刻开卷一二序文年号;或贴过今人注刻名氏留空,另刻小印,将宋人姓氏扣填两头。角处或妆茅损,用砂石磨去一角;或作一二缺痕,以灯火燎去纸毛,仍用草烟熏黄,俨状古人伤残旧迹。或置蛀米柜中,令虫蚀作透漏蛀孔;或以铁线烧红,锤书本子,委曲成眼,一二转折,种种与新不同。用红装衬绫锦套壳,入手重实,光腻可观,初非今书仿佛,以惑售者。” 另外,刘冰还介绍了版本杂拼,割改目录、卷数等作伪方式。即用几种不同版本杂拼成一部书,是书商出售残本的一种作伪手段。一般以一种较好的残本作为基础,残缺卷用其他版本或其他书拼配,再进行加工,掩饰杂拼的痕迹,以完整的原刻本的面貌出现。
(责任编辑:刘景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