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城石猴:独特的民间艺术品
2013-09-27 11:44:11 未知
方城石猴,是源于河南方城县的一种民间石雕艺术品,当地俗称“好时候”(谐音),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得它誉满中原,长久不衰。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这在方城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猴文化”。
方城石猴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在民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民间艺人采用当地石料,雕出猴子形状,然后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勾画出石猴身上而成,故又称“画石猴”。
方城石猴属于微型石雕艺术品,包含选材、制胚、打磨、雕刻、蒸煮、上色、晾晒、涂桐油等工序,其中上色有黄、绿、黑、红四种颜色。雕成的石猴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生动随意,具有刀法简洁明快、色彩强烈鲜明、风格独具神韵、寓意喜庆吉祥的特点。种类有单猴、猴背猴、猴摞猴、马上猴等,蕴含“祖师封侯”、“辈辈封侯”“马上封侯”之意,是研究中原民俗文化的“活文物”。如今,方城石猴已被授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荣誉称号。
方城石猴薪火相传
在方城县雕刻石猴的民间艺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今年86岁的砚山铺村王忠义老人。他曾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等荣誉称号。王忠义老人从15岁就开始从事石猴雕刻,其雕刻的石猴古朴典雅,简洁传神。在他70余年的石猴雕刻生涯中,曾收徒三四十人,如今坚持下来专职从事石猴雕刻的有13人,可以说是老中青三代皆有。
从2007年至今,方城石猴先后在中原文化庙会、澳门河南春节民俗展、洛阳牡丹花会邮展、南阳玉雕节上展出,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
(责任编辑:丁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