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商英与自己心灵默契对位的“风景”

2013-09-30 13:47:12 未知

刘商英 《玛旁雍错2号》布面油画 135cm X200cm  2013

  《浮云—刘商英写生》于2013年9月28日(周六)亮相北京中间美术馆。此次展览汇集的百幅作品是艺术家刘商英2011和2013年两次赴西藏阿里的写生创作。

  正如展览名称所述,刘商英以“浮云”拟题的绘画语言,传递着艺术家摒弃自我投身自然的感性抒写,是甘于抽离现实生活、审视精神世界的自我放逐,是触及内心艺术追求而无所顾忌的纯粹表达。“浮云”代表着静态万物瞬时顺势的变幻流转,将虚实真伪微妙牵连,艺术家试图将“我”之于自然、生活、艺术三者之间的尝试、历炼。

  与其说《浮云—刘商英写生》是一次写生主题展,不如权且将它当作每个创作个体——一个成长中的艺术家在一段看似冒险旅程中的心性所至。

  刘商英,生于1974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本科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师从戴士和先生,研究生于油画系第三工作室师从詹建俊、谢东明先生。后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系油画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在读,师从袁运生先生。

《玛旁雍错14号》布面油画 40cm X60cm  2013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与所了解的刘商英是这样的:“两年前在刘商英的画室,我们有过一次比较深入的讨论,话题大致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面临图像时代的挑战,绘画如何应对,不是被动的跟随与无奈的退却,而是找寻自身新的可能性,彰显绘画语言的感染力;二是面对时代的变迁,艺术家如何在作品中表达精神层面的关切,而不是停留在表象的反应上;三是作为学院“身份”的画家,如何发挥自己在综合知识与学养上的优势,在学术上站到当代的前沿。这些话题看上去是理论的,但对于刘商英来说,是与他这些年的绘画实践相关的。他为人诚恳,不善言谈,在思想上却思考颇深,对当下艺术的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深知作为一个画家,还是要从具体的绘画入手解决问题。当时,他的作品已足以成编画集,他的一批作品正显示出一种新的面貌与气象。但是,他并不着急于此,他说到还有不少想做的有待时日。我在他的状态面前感到了一种蓄势待发的精神,也期待他画出与自己这个阶段思考相契合的作品。两年很快过去了,这期间他一次又一次出发,也更深入地潜心于研究性的探索。在他的一批新作面前,当年的话题似乎有了答案。

  事实上,一种可以称为宏大意识的追求正在刘商英的心里升腾或者说悄悄地改变了他的艺术方式,这种意识首先包括了他多年来积淀于心的抒怀诉求,它是具体的,或由于在某处踏访的景致触动了他的感觉,或由于心中对某一景象的怀想引发起叙述的冲动,但它更是抽象的,是一种意欲在画面上创造超越实景实相实形的表现,由此,他的作品开始更多地回到作品本身,回到用绘画的语言去表达一种种感怀的纯粹状态。但是,摆脱具体,走向叙说仍然不是以指证刘商英的实际情况,许多年来,刘商英是一个关切社会现实和生活变迁的画家,从在美术学院的学习到毕业后的工作和创作经历,他的精神关切没有离开现实,他对当代中国艺术遭遇的文化情景所作的思考也充分显示出理性的特质,甚至可以说,用绘画来叙述自己的当下感受,在绘画中贯注社会意义的关切,已经潜移默化于他的思想观念,但是他必须要寻找到与己有的绘画关切及表达方式不同的路径,于是他逐渐远离了对具体现实的具象表达,而转向对于宏阔景象的主题叙事。他这两年涉足青藏高原,雪域平湖,在那里找到了一方与自己心灵默契对位的“风景”,更找到了可以表达自己宏大意识的现实载体,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精神的超越和情感的升华。”

《玛旁雍错13号》布面油画 40cm X60cm  2013

《玛旁雍错11号》布面油画 40cm X60cm  2013

  写生阿里

  刘商英有一段自述中讲到:2011年初到西藏阿里,即被那种原始状态的空灵和神秘击中心灵。瞬息万变诡谲的光,恍若置身梦幻的外星。人到了那里就好像触碰到神灵,感觉到一种未知无形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我根本抓不住,似乎只有神可以控制。

  原本准备画些写生,由于初到藏地的各种不适应,几幅小画写生之后,最终放弃了。重要的并不是高原反应等客观条件,面对如此风景我第一次感到对景写生的苍白和无力。

  之后,我的心一直停留在那片土地,思念之情久久挥之不去。凭借记忆和照片的提示画了若干大大小小的作品。那时,我的心变野了,我知道我还要与它再次相见。

  2013年8月,象久别的爱人,我等来了和它再次相逢的机会。而这次,不是旅行,是写生。

  我忐忑不安,兴奋而又纠结。我知道这将是我绘画生涯一次最巨大的挑战。我必须打起精神,因为我知道从未有一个地方这样打动我,感染我,让我深陷而不能自拔。这种力量最终让我从惧怕在它身边画画到鼓起勇气决定在它怀里铺开六米长的画布。

  一切似乎已经准备妥当。特别是这两年画了一定数量的作品,有了预热阶段,怎么画将不是一个陌生的问题。我不断思考我的计划,分析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

《玛旁雍错1号》布面油画 135cm X200cm  2013

  随着进入阿里地区,途中风景闪过一幅幅震撼而又灵动飘渺的画面,我象第一次来这里一样的激动。但我意识到,这里的一切是属于这里的,我不可能将它们带走,我来这里是寻找自己,寻找已丢失的力量。

  我理想地认为作画过程应该可控,但当我铺开画布用尽全力挥笔时,发现阿里显然没有眷顾我,冰雹、雨点、和大风不时地让我狼狈不堪。而刺眼的阳光更是让我头晕目眩,我看不清所调的颜色,时常眼前一片花白。挣扎成为那段时间的常态。

  由于外部客观环境和以往差异迥然,作画方式和心态也被迫改变。一切预设都是徒劳。我清楚地知道我面对的不仅仅是画画本身,优雅惬意的写生已不复存在,稍有松懈都将溃不成军。由于所画尺幅的原因,我选定的作画地点是固定不变的。一连多日的刺眼阳光加之多变的天气,任何长时间观看都会让画家陷入疲惫和麻木。此时的观看对我来说只是自欺欺人,即使不是,阿里无尽的风情也会引诱我进入矫饰的陷阱。

  在这种被动情形下,写生的意义已变成和自己的一场殊死搏斗。沉重的身体、急促的呼吸,刺眼的光线、大风裹挟着冰雹雨点、忽隐忽现的雪山、变幻莫测的云和湖水让我置身于现实与梦境的交界处。瞬时间,眼前的一切有时会怎么也看不清,只剩下知觉,象一个盲人摸索着走路。而所有这些真实的感知唤起了我的勇气和力量让我朝着自由的王国缓慢前进。

  有人说绘画创造了一种幻象,过程是真实的,其结果并不真实,无论它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我不知该怎样描述我的这些写生作品,作为表现阿里,我认为我永远无法带走它,而作为我自己,阿里让我碰撞倒自己的内心深处,它时常让我忘了我要画的是那里的风景。我画的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体验。有几小时完成的,也有几天完成的,无法预期。我始终在内心深处与这片美的叫人失魂的地方中间游走,时而感觉就要抓住什么,时而又烟飞云散。无论是一气呵成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画,在结束那一刻所得到的体验也跟着终止,面对下一幅空白的画布我仍旧不知道如何下笔,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从头开始。我十分小心地呵护这种状态,因为它很容易被已有的任何一种经验或概念毁掉。

  我深爱阿里这片土地,它桀骜不驯,又妩媚动人,它的美是独立的,永恒的,但也是脆弱的。很久以来,人类一直在试图寻找理想中的家园。这也许是我为什么要为一个不真实的画面结果去阿里寻找另一种真实存在的理由。

  展览名称: 《浮云—刘商英写生》

  开幕日期:2013年9月28日 下午15:00

  展览时间:2013年9月28日——10月27日

  参观展览:周二至周日,10:00-17:00,每周一闭馆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