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上海首拍:欲接地氣或仍路漫漫
2013-10-02 11:40:40 陸斯嘉 姜岑
佳士得拍賣行上周終於在上海推開中國內地的大門。在上周的佳士得中國內地“首秀”揭幕儀式上,佳士得國際首席執行官馬文斐(Steven P. Murphy)說:“佳士得來到中國內地後,希望建立起中西藝術對話的平臺。”
那麼,佳士得來到中國內地後,這樣雙向交流的平臺能真正建立嗎?《東方早報·藝術評論》上周對佳士得國際首席執行官馬文斐及有關負責人進行了採訪。
從佳士得上海的預展及首拍情況看,佳士得自然有國際化等特點,然而也顯露了一些問題,如之前在香港被炒作極多的部分當代藝術家依然成為其主推藝術家等,對中國藏家頗為關注的中國書畫尤其是海派書畫幾乎無甚看點……一些藝術圈資深人士認為,佳士得只注重自己的口味,並不關注理解中國收藏家的口味,一些收藏家因此也發出佳士得在上海首拍過於傲慢的抱怨。
佳士得有關負責人張丁元在回答《東方早報·藝術評論》提問時表示,這次也有上海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但對於何以未關注海派書畫,他也笑一笑說:“我們是還有未盡之處。”
不管如何,佳士得在上海的首“秀”畢竟是一種態度與方向,從目前的情況看,佳士得上海是否接得上“地氣”或許仍存在一些疑問,也仍有很多的路要走。
《東方早報·藝術評論》(下簡稱“藝術評論”):在剛剛結束的一場紐約拍賣會上,一幅古代書法從30萬美元估價起步,最後以820多萬美元成交,買家是上海收藏家。您如何看待這個數字?如果說這些年中國買房者讓國外的人們喜憂參半,那麼中國藝術品購買者的深度參與,對於國際藝術品市場有何影響?
馬文斐:我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拍賣結果,我想這個例子證明瞭我此前所說的,對文化和藝術的興趣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事情。
一方面,這樣一件佳作通過拍賣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是件好事,而從長期來講,這件作品在未來的50年、60年,乃至100年裡還將不斷地出現在世人面前。所以我考慮的不是這個成交的數字,而是其對藝術品價值的肯定。我還想補充的是,藝術品價值在不斷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如今每個人都能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來欣賞到這些藝術品。突然全世界都能看到這些藝術品了,價值自然就上升了,這無論對藝術家還是藝術本身來說都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
藝術評論:佳士得進駐中國的目標是什麼?佳士得的到來會怎樣影響中國的拍賣市場及藝術市場?
馬文斐:佳士得進中國的第一個目標是為中國的客戶、收藏家以及對藝術感興趣的人們服務。第二個目標是要將佳士得上海,也就是佳士得中國大陸編織到佳士得整個的國際網路中,如佳士得紐約、倫敦、巴黎、米蘭等。我們在巴黎佳士得是怎麼操作的,在上海也會怎麼操作。我想這是我們的主要目標,也就是將佳士得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網路關係帶到上海,再由上海帶到全中國。
藝術評論:佳士得選擇上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上海市和落戶的靜安區政府在政策方面給予的開放性和靈活度。根據有關消息,原計劃放寬《文物法》的規定,允許外資藝術機構經營文物藝術品,但這個變更在近期確認未能實現。這對於準備已久的佳士得來說,是否影響了你們相關工作的推進計畫?
馬文斐:我之前已經說過了,我們會很有耐心,我們會尊重這裡的法律法規,就像我們在巴西、在紐約一樣。除了文物藝術品之外,我們還有國際國內的當代藝術家作品,還有很多其他的藝術品可以經營。
藝術評論: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品方面,未來佳士得對這一塊的市場有什麼詳細計畫?
馬文斐:在這些板塊及西方當代藝術我們這次已經展出了不少。在我們的新家上海未來還打算多作一些展覽。有時僅僅是一些展覽,或許中國觀眾對此感興趣。
(责任编辑:王士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