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久弥新的日本动画艺术
2013-10-09 09:14:57 王昊
每当回忆起童年,总会浮现出一个愉快的情景,那就是每逢周日的傍晚都会守候在黑白电视机旁,等待着六点三十分播出的每周一集动画片。很多三四十岁的朋友都有着和我相同的记忆,那时最喜欢的就是《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还有《机器猫》等日本动画片。今天应接不暇的日本动画片,更是凭借着精美的画面、幽默的情节、丰富的人文内涵深深吸引着我们,不仅是儿童和青少年,很多成年人也成为了日本动画的忠实“粉丝”。
日本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美国动画形成了国际上的两大主流风格。在1956年,日本成立了“东映动画株式会社”,由此动画产业开始了快速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每年拍摄的动画片时长都排在世界第一位。动画产业在日本被人们视作“无烟重工业”,成为国家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以东映动画株式会社为代表的日本动画业,初期以学习、研究美国迪斯尼动画为起点,逐步使日本动画摆脱了手工阶段而走向工业化生产。从1958年完成第一部动画长片《白蛇传》开始,东映动画株式会社每年拍摄一部动画大片,带动着日本动画艺术、动画技术以及整个动画产业全方面的发展。20世纪六十年代,手冢治虫创作的古典音乐实验动画片《展览会上的画》,其艺术水准可与迪斯尼拍摄的《幻想曲》相媲美。20世纪七十年代,大友克洋和押井守正力推进科幻动画片的发展,将发生在虚构时空的未知事件刻画得真实鲜活。20世纪八十年代,以宫崎骏为代表的一批动画大师把日本动画艺术带入了更高阶段,也获得了更多的国际殊荣。
2002年,宫崎骏创作的《千与千寻》夺得第五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2003年又获得了奥斯卡动画长片大奖,它带动日本动画彻底打开了国际动画市场。2002年推销到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达到43.5911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日本动画片的票房收入占日本电影业票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影片中,动画片的数量早已超过了一般影片的数量。
日本能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动画大国,“漫画”功不可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多数的日本动画片都是由漫画改编而来的,所选取的漫画也都是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可的优秀作品。日本有很多动画大师都是从画漫画起步的,例如:被誉为“日本画神”的手冢治虫,他以崭新的表现方法创立了“情节漫画”,使漫画成为一种极富魅力的艺术,而且对文学、电影等范畴产生了巨大影响。政府专门为他建立了纪念馆,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生命的尊严”。他创作的《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动画片出口到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影响了世界各地无数的观众。
同样由画漫画开始的动画大师宫崎骏以自己的作品跨越了观众的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的区分,获得了全民范围的认可。他的作品《风之谷》《天空之城》《红猪》《千与千寻》等每一部动画片都具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空间,不仅极具观赏性,同时赋予它们深沉、厚重的思想主题,展示出作者对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层思考。此外以《电影少女》《银翼超人》为代表作的桂正和是最有影响力的少女题材漫画家。还有漫画大师鸟山明绘制的《阿拉蕾》《七龙珠》等作品一度成为日本漫画的代表,由此制作成的动画片在世界上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历史有很多渊源,在手冢治虫拍摄《铁臂阿童木》的同一时期,最具国际影响的中国动画片当属《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水墨动画片。而这两部动画片手稿的绘制正是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和李可染。中国的书画讲究“线”的艺术,日本动画在绘制过程中,虽然不使用水墨但也经常会体现出对线条舒展、秀美的艺术追求。这一点就如同在日本的汉字书体当中经常可以看到受王羲之线条飘逸流动的影响,有着魏晋文人之风。
2002年,宫崎骏创作的《千与千寻》夺得第五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2003年又获得了奥斯卡动画长片大奖,它带动日本动画彻底打开了国际动画市场。2002年推销到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达到43.5911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日本动画片的票房收入占日本电影业票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在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影片中,动画片的数量早已超过了一般影片的数量。
日本能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动画大国,“漫画”功不可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多数的日本动画片都是由漫画改编而来的,所选取的漫画也都是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可的优秀作品。日本有很多动画大师都是从画漫画起步的,例如:被誉为“日本画神”的手冢治虫,他以崭新的表现方法创立了“情节漫画”,使漫画成为一种极富魅力的艺术,而且对文学、电影等范畴产生了巨大影响。政府专门为他建立了纪念馆,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生命的尊严”。他创作的《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动画片出口到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影响了世界各地无数的观众。
同样由画漫画开始的动画大师宫崎骏以自己的作品跨越了观众的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的区分,获得了全民范围的认可。他的作品《风之谷》《天空之城》《红猪》《千与千寻》等每一部动画片都具有神奇而丰富的想象空间,不仅极具观赏性,同时赋予它们深沉、厚重的思想主题,展示出作者对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层思考。此外以《电影少女》《银翼超人》为代表作的桂正和是最有影响力的少女题材漫画家。还有漫画大师鸟山明绘制的《阿拉蕾》《七龙珠》等作品一度成为日本漫画的代表,由此制作成的动画片在世界上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历史有很多渊源,在手冢治虫拍摄《铁臂阿童木》的同一时期,最具国际影响的中国动画片当属《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水墨动画片。而这两部动画片手稿的绘制正是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和李可染。中国的书画讲究“线”的艺术,日本动画在绘制过程中,虽然不使用水墨但也经常会体现出对线条舒展、秀美的艺术追求。这一点就如同在日本的汉字书体当中经常可以看到受王羲之线条飘逸流动的影响,有着魏晋文人之风。
日本动画片成功的绘画手稿背后都有着长期深入地分析、研究,精密、严谨地反复绘制。为了提高动画制作效率和市场效益,专门有心理学家研究动画片中的人物性格及其造型特点。在把握了受众人群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绘画,确保动画形象能够受到不同观众的喜爱。同时,对人物的家庭背景、生活目标、兴趣爱好、习惯动作等细节也都有类型化的研究。明确了动画角色的类型划分之后,具体到角色及场景的绘画风格,日本动画片普遍追求每一幅画面本身的绘画效果和画面的独特魅力。对人物形象精美、细腻地表现,已经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绘画风格之一。每一幅画面细节的精致之美,使它在动画片中可以成为独立的抒情、叙事单元,画面本身具有了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例如现在正播出的《火影忍者》《海贼王》,之前的《灌篮高手》或早先的《阿拉蕾》等动画片,它们都有一整套唯美风格的“偶像版”动画人物形象。另外还有一种日本动画风格,看上去可能并不太美,整体的美术造型仿佛儿童简笔画,如《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等片中的人物形象。这种简练、夸张的绘画风格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为人们带来轻松、随意的感觉。
直至今日,我们回顾那些经典的日本动画片并不觉得有半点陈旧。八十年代在中国持续热播的《聪明的一休》是1975年至1982年由日本东映动画制作的296集电视动画片。这部日本商业动画片,从编剧、对白到造型、画面都很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轻松幽默,寓教于乐,把不同国家的少年儿童都牢牢地吸引住了。同时该片在漫画、玩具等相关产业都得到了很高的回报。片中人物形象都很可爱,人物性格迥异,而整体绘画风格协调统一。长着一双大眼睛的“一休师父”是典型的日式风格,其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相貌特征、穿着打扮都是日本传统样式。片中的场景、道具也都极具民族特色,处处流露着独特的人文气息。
1970年以漫画形式诞生的《机器猫》与较早的《铁臂阿童木》像后来的《聪明的一休》一样,以圆形为主要形象特征,片中所有的角色都长着相同的圆形的鼻子和眼睛。“机器猫”的形象省略了没有造型表现力和表演力的细节,如没有耳朵,没有四个手指和脚趾;片中其他的角色,脚掌也都是简单的圆形,眼睛和嘴巴等表情器官得到适度地夸张。动画片通过程式化、夸张明了的表情和动作,把要表达的情绪强烈地传达给了观众。所有的人物形象简洁明快、色彩鲜艳,非常符合儿童的视觉习惯和审美偏好。《机器猫》电视动画片已经制作了600多集,电影已经拍了20余部,电影票房总收入超过3亿美元。它拥有2000余种不同的周边授权产品,涵盖了玩具、文具、服装及饰品、日用品、个人护理用品、食品、礼品和电子游戏等多个方面。《机器猫》、《聪明的一休》它们既是动画艺术,同时也是动画商品,它们构建了庞大的动画产业以及丰富的动画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审美习惯都产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日本动画片仍然能够历久弥新,持续散发出耀的艺术魅力。这是因为日本动画片在每一幅精美的画面背后,很好地融入了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神学、社会学等诸多人文因素,它们相互交融,演化成为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形象和动画语言。日本动画片将自身的艺术精神和文化特质进行整合与传承,不断感染着全世界的观众。
(作者:王昊,天津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硕士。Icograda世界设计大会组委会成员)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