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艺术收藏为何让人如此疯狂

2013-10-09 09:19:49 未知

  随着近年来中国内地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在艺术品收藏和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方面,将出现一块巨大的市场“处女地”。苏富比[微博]艺术学院中国当代艺术讲师何凯特博士表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伟大的文化传统,艺术品收藏本身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这样的渴望一旦被重新唤醒,将产生巨大的市场波及力,甚至出现人人争相拥有艺术品的情况”。

  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市场上抬头是“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2006年3月31日 ,纽约苏富比首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会推出中国、日本、韩国艺术家246件拍品,成交额1323万美元,成交率89%。其中,中国艺术家的《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在纽约苏富比拍得98万美元,当时合900多万元人民币。紧接着,在4月8日 香港苏富比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专场”上,133件中国当代艺术品仅3件流拍,成交额更是达到了1.3亿多港元,逾88%的拍品以高于估价的价格成交。由此拉开了遍及全球的恶炒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序幕,使近年来,被包装炒作的几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价位一路飙升,更有甚者有些作品的价位已逼近公认的西方绘画大师莫奈、毕加索的价位。

  据报道,2007年在全球35位艺术作品拍卖价格达七位数的艺术家中,中国占了15位,而过去七年,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上涨了八倍,中国首次取代法国,在艺术品销售市场上仅次于纽约、伦敦名列第三。火爆的市场导致大量的国际画廊到中国来开办分支机构,甚至有国际著名画廊直接同中国艺术家签约,相当于好莱坞直接把中国影星运作到国际市场上。艺术市场上,“中国大片”(中国当代艺术品)大有“独占鳌头”之势。

  2012年国际顶级拍卖机构苏富比首次入驻中国内地,与中国企业携手组建了一家合资拍卖公司——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另一个更耐人寻味的背景是,苏富比的老对手、另一家英国老牌拍卖行佳士得[微博]已于2013年4月成为首个获得在中国内地拍卖资格的外资拍卖公司,9月底已经在上海举行“首拍”。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8月获批,艺术品有望像在伦敦、纽约、香港一样公开拍卖。有国际媒体预测,上海借此红利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艺术之都”。

  苏富比和佳士得这一对200多年的老对手,看来都已瞄准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具爆发力的艺术品市场,蓄势待发。

  在多年研究中国当代艺术、讲一口流利中文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当代艺术讲师何凯特博士眼中,目前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人人皆艺术”时代的入口处。她表示,“目前中国的收藏人士,还主要是超级富豪,越来越多的富裕人士会开始追逐艺术品这样的‘身份象征’,会希望家里有名家的艺术作品。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一人群会不断扩大。此外,会出现一些小型的、专注于某种特定艺术形式、锁定地方市场的拍卖行。还有一些二三十岁的新富阶层会追求很‘酷’的概念艺术。”

  也有人表示,“当代艺术在中国只发展了30多年,还是个‘孩子’,不成熟但非常有生命力,具有更强的当下冲击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艺术代表了整个社会的青春期,因此也具有更大的艺术含金量。” 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现在炙手可热,但有人却表示,圈外人根本不知道过去几年来艺术圈内靠着大量的资金将艺术品市场中“臭鱼滥虾”炒作成“海参鲍鱼”的肮脏手段。

  有艺术评论家直言:“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在滑坡,不少小有名气的艺术家都卷入‘赶场子’的艺术生产状态,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艺术。当代艺术家们俨然被当成了财富明星,却没有人认真向大众介绍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这种状况下的市场不是真正意义的资本‘运作’,而是一种类似击鼓传花的投机资本‘炒作’,这就是资本的魔力。商业炒作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两回事,是应该反省了。”他认为真正对中国社会进步负有责任的当代艺术家会继续以自己的方式走下去,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绝不属于一干热热闹闹的商业明星,而是得靠作品的艺术价值说话。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