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烈士墓被私自破墙开店铺
2013-10-10 09:37:54 未知
位于浦东新区高桥镇的草高支路是条不起眼的幽静小路,这里有一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烈士墓。然而,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近况堪忧:杂草丛生,废品遍地,墓碑前停着私家车,一位“管理者”甚至将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出租做生意。
记者几经辗转,终于联系到其管理单位——上海高桥老街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其负责人称,太平天国烈士墓正处修缮期,管理比较混乱,他们将尽快解决问题,预计年底之前能恢复原有面貌并对外开放。
“老板”旁若无人晾晒衣物
公开资料显示,太平天国烈士墓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是浦东新区高桥镇草高支路1000号。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地点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里是一处市级保护文物:约600平方米的烈士墓周围长了一圈齐人高的杂草,封闭的大门上有厚重的链锁,锁上锈迹斑斑。透过铁门,记者可以看到空地上停着一辆白色轿车。空地往里是一个花岗石平台,平台上到处堆放着垃圾,有泡沫塑料、纸盒、饮料瓶等。平台周围的栏杆上晾满了衣服和被褥。平台上还有一间人工搭建的储物棚,上面覆盖着绿色的塑料布。从大门口望去,记者看不到墓碑,只隐隐看到墓碑上的盖顶。“大门锁着好久了,以前是个景点,现在早就没人参观了。倒是有人在这房子里开了店。”一位在路口摆摊的小贩说。
记者来到与该墓园相连的一间房屋中,这间房屋门口挂着“出售羊绒、貂毛”字样的广告牌,屋里陈列着一批纺织制品、服装服饰,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向记者承认了自己是墓园的管理者,却谢绝了记者的参观要求。当记者问为何允许将市级文物单位建筑用作纺织品生意的店面时,男子讳莫如深:“我不想多说什么,你别问我,有问题你去问镇里!”话毕,这位“管理者”旁若无人地将一摞洗好的衣服拿到墓园里晾晒。
与该房屋相邻的另一间屋子是一家废品回收商店,地上铺满了各种废品,店主告诉记者,他在此已经承租了两三年。“是‘老板’租给我们开店的。”当记者继续追问其“老板”的身份时,他同样三缄其口。
事实上,只有绕到墓园的后面,记者才能看到一块矗立着的完整的墓碑,这块石碑隐匿在储物棚后,周围环绕石栏,上置盖顶,颇似古代石阙,碑身后面的几排小字字迹已然斑驳。
管理部门曾多次过问
浦东新区文物保护所相关负责人称,太平天国烈士墓确系辖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但该文物已交由高桥镇政府全权管理。而高桥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则称,该文物是由其下属的高桥老街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
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上海高桥老街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先生,他表示记者遇到的“管理者”确实是公司委派的管理人员。“昨天暴雨,他们屋子里进水,今天一早就把衣服拿出来进行晾晒,所以可能看上去有些混乱。”
而对于市级文物单位的建筑竟被用作商铺的情况,陈先生向记者坦承,事实确实如此。“这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置比较偏远,存在一定的管理盲区。久而久之,公司委派的‘管理者’私自破墙开店,我们也叮嘱他好多次了,他就是不肯搬。”
同时,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太平天国烈士墓正处在一个修缮期,在对整个建筑进行修缮后,最晚于年底恢复原貌、对外开放。“希望继续将高桥古镇的文化保留、传承。”陈先生说。
[小资料]
太平天国烈士墓
太平天国烈士墓是目前市内16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据悉,150多年前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及英法联军曾于高桥进行会战,战斗中牺牲的太平军战士的尸体都移到屯粮巷(今高桥镇草高支路附近)。由于尸体来不及埋葬,后来农民们用土掩盖,堆成一座狭长的坟,当地人都唤作“长坟”。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每到清明节,总有人带了酒菜来供祭,还要烧锡箔。直到光绪十六年(1890),来的人太多了,官府才下令禁止。此后,土坟有损坏,也没人敢修,以致杂草丛生,成为荒冢。这片荒冢就是现在太平天国烈士墓的旧址。
解放后,为纪念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一百周年,上海市文管会于1954年修复太平天国烈士墓,并建立石碑。 1977年,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进行重建。
[新闻延伸]
文物保护单位被租用并不鲜见
尽管国家文物局禁止将文物保护单位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商业开发,然而,从全国范围看,被租用的文物保护单位并不少见。今年1月,《法制晚报》报道,近日有网友和媒体爆出北京东城区智珠寺及嵩祝寺两座文保单位分别变为西餐厅及高档会所。智珠寺和嵩祝寺均建于清代,目前是北京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两座古刹经过大型修缮,至今仍未对游客开放,却接待事先预约的订餐客户。据称,其中一家名为TRB的西餐厅,人均消费最低达400元。北京市文物局称,确认两寺庙内部分范围被用作餐饮场所,古建筑内放置有餐桌,但没有使用明火,但后续未就此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作出解释。
今年1月,《中国青年报》报道,重庆文物保护单位“刘湘公馆”变成一家以粤菜和湘菜为主的餐厅,一楼是休闲区,二楼和三楼总共有11个包房,三楼包房里还设有麻将机等娱乐设施。身着黑色套裙的服务员告诉记者,来这里消费的客人每客餐费500元,实行配餐制。
相关管理部门回应,去年12月,针对刘湘公馆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用于开办豪华餐厅,该区文广新局发出整改通知,要求立即停止施工,将相关方案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明确要求拿出一定面积结合该处文物历史背景进行展示。目前,刘湘公馆使用单位正按照渝中区文广新局要求进行整改。而近几个月,浙江宁波、河南郑州、安徽合肥等地也被曝有类似现象……
有专家学者建议,我国应该建立起公开透明的文物利用机制,对商业化运营、市场化交易的文物范围做详细界定,对具体的开发方式也有原则限制。在进行文物项目审批时,相关的单位和人员都应该参与,如文物部门、环保部门、土地部门、规划部门、专家团队,还可以组织百姓参与听证会。要建立严格的认证机制,必须邀请真正懂文保的专家,而不能光请有利于项目进行的专家,既要明晰评审主体,也要明确事后如何责任追究。
[新闻背景]
上海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情况位居全国第一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全国目前不可移动文物的总数为766722处,其中上海4422处。而近现代类不可移动文物上海有3266处,占总数的73.86%,位居全国第一;保存情况“好”或“比较好”的不可移动文物,上海达到46%,超过全国30.34%的平均线,位居全国第一,而晨报也一直在关注上海的文物保护工作。
晨报2013年4月16日A10版刊发《“诚化普善堂旧址”面临拆迁》。报道指出,位于浙江北路129弄10号的“诚化普善堂”当年曾是一家远近闻名的慈善机构,2012年公布的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诚化普善堂旧址”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相关人员还称,诚化普善堂旧址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之一后,闸北区文物部门对此高度重视,与该地块开发商取得联系,并按照相关规定,暂停对该旧址的拆迁施工。“目前,文物部门正组织专家对该旧址进行论证,在论证结果没有出炉前,绝对不会贸然将其拆除。”
晨报2012年11月19日A12版刊发《落寞沈家祠堂折射文物保护困局》。报道指出,位于嘉定区江桥镇虬江村,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沈家祠堂曾一度沦为堆放机械零件的废弃仓库。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沈家祠堂2009年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2010年升级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报道刊发时,嘉定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江桥镇已邀请文保专家对沈家祠堂展开实地考察,为接下来的修缮工作打好基础。(宋韬纬)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