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馆的东方收藏与展示
2013-10-10 13:42:23 未知
西方的美术馆普遍历史悠久,自建立伊始,在西方艺术收藏之外,就非常重视对世界其他地区艺术作品的收集,基本形成了综合性国际性的收藏框架。其中对中国等亚洲国家地区艺术品的收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尤其近些年来随着亚洲地区的快速发展,它在馆藏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加重要。本期评论版以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泰特美术馆为例,探讨在西方博物馆的视角下,如何进行中国以及亚洲艺术的收藏与展示,以及当中国艺术在纳入国际现代艺术和全球当代艺术评价体系时,给西方博物馆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Jay A.Levenson(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国际项目总监)
写实油画很难与整体馆藏风格融为一体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简称MOMA)从1952年开始举办各种展览,一直加强和世界各地艺术机构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和西欧以外的艺术机构的合作,在更广泛的世界范围内推广艺术的交流、合作、出版、讨论等等。1999年到2000年,我们第一次为中国艺术家做展,是徐冰的展览 “艺术为人民”。因为开始收藏中国艺术品的时间不长,而且是在价格大涨以后才开始的,所以我们中国藏品数量并不是很多,约有70多件,除了中国的传统国画以外,也收集中国的当代艺术和一些写实油画。
馆藏中有一张张大千先生1961年的作品,是郭有守教授赠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印象中这幅作品被当时的人锁在了馆藏档案馆里,很快被遗忘了。几年前我到中国参观,中国美术馆的同行说起有一幅张大千先生的佳作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看到那张照片以后我才知道。
中国传统国画和世界上其他绘画的种类都不一样,相比之下,收集中国近现代艺术的任务给MOMA和其他西方艺术机构造成了特殊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发展的中断,以及中国目前以独特风格和市场划分为标准对艺术进行的分类,比如水墨画、写实油画,还有具有国际面孔的当代艺术。我们的策展人经常会遇到难题,就是对于这些写实油画,特别是二三十年代的写实油画到底该在哪个区展示?这个问题有时会让他们比较头疼。不仅仅是中国的写实油画很难和我们整体的馆藏风格融为一体,其实对于写实油画整个门类来说都很难融入到我们整体的馆藏风格。比如2010年在展示安德鲁·怀斯的作品《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时,就因为找不到它所在的门类而在摆放作品时产生困扰。1998年Patricia Phelps de Cisneros将蔡国强的作品《草船借箭》赠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因为这件作品有杜尚作品的话语,所以它能够非常好地融入到美术馆藏品的整体风格中。
怎样去提高对于这些作品的认识以及对于它们展示的设计呢?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加强研究,我们也在和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合作出版、翻译一些作品。2010年MOMA和巫鸿合作推出一些作品介绍和翻译,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来MOMA研讨立体博物馆对中国的影响,此外,开设网站作为公共学术研讨的空间。
我们把永久馆藏也做了很好的调整,2011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示了蒙特里安的作品,把百老汇爵士乐和上个世纪拉丁美洲的作品并列展示。我们馆藏的数量和比例也有所变化,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有所涉及。亚洲地区的艺术家作品和中东地区艺术家的作品,占了2000年到2010年中的9%。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未来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艺术作品。
孙志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策展人)
中国博物馆、美术馆要有世界胸怀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立于1870年,到现在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按照文化和地理类别分为17个部门。作为一个西方的博物馆,它只有一个亚洲部,一个非洲部和一个大洋洲部,但欧洲部会细分为很多部门。大都会博物馆中国艺术的收藏比西方艺术的收藏时间要晚一些,也有130多年。大都会博物馆约有200多万件文物,其中亚洲部的文物约有3.5万件,中国的文物在1.5万件左右,比例上来讲,只不过是大都会博物馆1%都不到,但从它在大都会里每年要做的展览项目、展出范围、所占面积来看,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亚洲部可以说是大都会17个部门里的第二大部,它的地位与近些年来中国以及亚洲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我们所说的亚洲艺术是美术史中的概念,近年来美术史在分类、批评、研究方法学上受西方影响比较大,但它的艺术品还是亚洲本土的。在美国,很多中国的艺术家,会称自己是当代的艺术家,并不是说要否认自己的根,而是说现代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不一定要严格地按本人的民族来划分艺术,他将自己看作是世界文化氛围的一份子,做的艺术也是整个国际氛围当中的一部分。可是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看问题有很多固定的模式、概念,所以很多人还是会把他们看作是中国现代艺术家,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怎么来界定亚洲艺术,其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讨论。
目前来看,中国绝大多数博物馆基本上是中国艺术的博物馆,本国以外的收藏很少。中西文博界的交流很长一段时间是单向的。大都会博物馆早在1980年就开始向中国的博物馆借展,向西方民众介绍中国艺术,当时举办了展览“伟大的青铜时代”,影响巨大。而目前,国内博物馆、美术馆很少向国外借展,这个现象亟待改善。我认为,目前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应该积极引进国外的展览,要有世界胸怀,让中国民众看到外边的世界,比如一些有实力的机构可以从大英博物馆这样的顶级艺术殿堂借展到大陆,让观众认识欧洲的艺术。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收藏已有130年的历程,其收藏历程见证了美国,或是说西方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过程,收藏过程中所形成的收藏家、赞助人和博物馆业务主任成功的合作模式和经验或许可以给国内的博物馆提供有益的借鉴。
李叔京(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研究部研究策展人)
在全球化范围内怎样展示当代艺术
泰特美术馆于1897年成立后,以大视野的角度举办展览,使影响散播于整个英国。1993年,泰特美术馆又针对现代艺术开了另外一家分馆,并在此过程中探讨美术馆怎样展示不同的艺术品类。我们有很多的世纪项目,同时也得到了政府和一些捐赠者的资助。在藏品方面,泰特美术馆正在增加对亚洲艺术作品的收藏,这与其对世界其他地区艺术作品战略性收藏的增长是同步的。收藏之初,便考虑到了艺术品该如何使用、展出以及与哪些艺术品摆放在一起等问题。
从1917开始,泰特艺术馆就开始关注立体主义、现实主义等对当时来讲非常先进、前卫的艺术形式。二战之后,艺术的中心逐渐往北美转移。此后,泰特的视角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当代艺术在英国是比较新的领域,现在很多的博物馆、艺术馆都在进行自身的调整,探讨怎样展示现代艺术。目前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怎样通过不同媒体展现这些艺术,博物馆中的展品与艺术家、观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过去10年间,泰特美术馆不断加大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探索与表现力度。原先被忽略的拉美、中东、非洲及东欧艺术,近几年在泰特的项目与藏品中多有呈现,而亚太艺术业已成为泰特各项活动关注的焦点。2006年的国际利物浦双年展,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亚洲国家的现代艺术情况。“国际化”不单是指国家的边界,我们看到这些年逐渐有一些新的城市和大都市已成为了不同的政治、经济中心。2007年,泰特在利物浦馆举办了一个关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展览,这对于泰特非常重要,它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广度,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现状。有18位艺术家参加了展览,他们大部分都居住在中国,虽然有的人旅居在别地,但他们在中国的艺术圈里都是非常活跃的,中国文化对他们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比如徐冰、白南准等艺术家,他们都很年轻,并且作品非常有代表性。 2012年,我们还举办了草间弥生的大型回顾展,这些展览显示了在过去的10年中泰特美术馆展览的创意性和多样性,我们一直在努力了解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 把亚洲和其他地区一些感兴趣的艺术点融入进来,使我们的项目更有意思。
(责任编辑:吴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