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艺千年:钧瓷之六德
2013-10-11 17:03:24 未知
玉器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古人归纳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孔子认为,玉是君子的化身,寓德于玉,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喻为人的道德品质,把玉升华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人心目中,玉非玉,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高尚的象征。因此,在历史和现实中,玉是无价之宝,“君子行则鸣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文化对国人的精神影响力远远大于瓷文化,喜欢玉的人远多于喜欢瓷的人,玉的价值也远远大于瓷的价值。
其实,瓷的价值绝不逊于玉器,瓷的普世价值远比玉器大,China的另一种释义是陶瓷就能证明。问题是,目前瓷的人文价值远逊于玉器。
在国人眼中,玉是形而上的灵器,瓷是形而下的器物。中国有句古话,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崇“上”而鄙“下”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也正是因为此,不管钧瓷烧制得如何“神奇妙绝”、如何“似玉非玉胜似玉”,也只能吸引外界的寻常目光。因为缺乏“道”的充盈和支撑,钧瓷在世人眼中仅仅是一件观赏器物,远不如一块玉石有价值。
要提高钧瓷的文化含量和吸引力,就应该深入挖掘、提炼并大力弘扬钧瓷的人文精神,让钧瓷成为一种承载“道”的艺术作品,一种高于“艺术瓷”价值的“精神瓷”,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诉求,从而达到群体或个体在寻觅某种精神或文化载体时“非钧不可”,在挑选含义深刻的礼品时“非钧不可”的境界;极大提升钧瓷的独特作用,满足社会各层人士的情感消费需要,为钧瓷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这个“道”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总结起来,钧瓷有六德:和、容、道、勇、智、信。
和者,钧瓷无双,和而不同。钧瓷不像单色瓷那样追求千篇一律,也不像手绘瓷那样追求固定图案。“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 造就出“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大美钧瓷
容者,万彩渗化,和谐包容。钧瓷是一件形而上的“容器”,器物蕴涵万千色彩,争奇斗艳又和谐交融、相映生辉,集厚朴与典雅、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体诸多难以兼容的特性于一体。
道者,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钧瓷以火的高低强弱形成的微妙气氛为画笔,形成意境千变万化的奇妙釉画。五彩渗化,浑然天成;境由心生,悠然神会。
勇者,欲成大器,碎石成泥。钧瓷“生在成型,死在烧成”,精品率极低,是火的艺术,土的传奇。1300℃炼狱般的烈火淬炼出厚重内敛、尊贵典雅的传世重器。
智者,赏钧品钧,感悟政道。执钧持钧,皆谓执政。政犹瓷也,质脆易碎,执钧之人要谨慎,悉心呵护。赏钧品钧,感悟执政之道。
信者,君子之瓷,器重千钧。钧犹君也,“钧”与“ 君”相通。凭钧传语,见钧思君。君子之风,一诺千金。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吴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