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河南泥塑--古老的民间艺术品

2013-10-14 17:07:51 未知

  泥塑是传统手工艺品中的一种,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工艺,泥塑作品出自民间,古朴的民间艺人用天然材料,将实用和审美融合于一体,创造出另一种流传百世的“另类艺术品”。

  河南民间传统泥塑流传历史悠久,比较集中的产地是周口淮阳县的“泥泥狗”和鹤壁的浚县“泥咕咕”,这些记载中原地区民俗民风、传统信仰和朴素生命观念的传统手工艺,洋溢着大自然的万种神韵,闪烁着中原人民的创造智慧。然而,这些传统艺术正在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步衰退。尤其是作为河南传统泥塑典型代表的浚县"泥咕咕",在现代玩具多样化和工业化大机器生产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很大的冲击,走到了生存的困境。

  相关阅读:2013河南民间艺术展---被忽视的民间艺术品

  河南泥塑相关阅读:

  方城石猴:独特的民间艺术品 

方城石猴

  方城石猴,是源于河南方城县的一种民间石雕艺术品,当地俗称“好时候”(谐音),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得它誉满中原,长久不衰。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这在方城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猴文化”。

  淮阳“泥泥狗”的艺术魅力

淮阳泥泥狗

  淮阳“泥泥狗”,伴随着宗教祭祀和古老的民俗而诞生,并传承至今。“泥泥狗”是淮阳泥玩具的总称。“泥泥狗”又称“陵狗”,当地人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若购买泥泥狗赠送亲友,可以消灾、祛病,颇为神圣。

  浚县泥咕咕:泥土的精灵

浚县泥咕咕

  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

  柘城李秀山泥塑

李秀山泥塑

  柘城县远襄镇的泥塑高手李秀山,被人尊称“泥人李”。他几十年间制作出了不计其数的泥塑作品,声名远扬。2006年8月,李秀山的作品《搏》获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银奖,并注册了“秀山泥人李”商标。

  泥塑的寂寞

  河南浚县的“泥咕咕”和河南淮阳的“泥泥狗”曾是当地庙会的热销玩具,家家户户都买回去几件,作为一种吉祥物件送给小孩玩耍。然而,上世纪80年代后,孩子们的玩具品种越来越丰富,“泥咕咕”和“泥泥狗”的命运也发生逆转,成为尘封的记忆。“泥泥狗”的传承人许述章说:“俺们村里以前几百号人家都会做‘泥泥狗',现在只有几家会做了。”许述章至今虽还坚守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但话中明显有着几许失意。

  泥塑的传承

  过去,泥塑艺人的身份、地位低下,曾被视为“江湖乞丐”、“下九流”,生活极其艰难,河南淮阳“泥泥狗”的传承人许述章说“祖传的技艺甚至不能糊口”。现在国家这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身份陡然上升为“国家传承人”,曾让老许受宠若惊过一阵子。不过,最实在的问题摆在眼前,做“泥泥狗”不赚钱是最现实的问题,许述章说:“现如今打工赚钱的道儿多了,赚钱挺容易,俺儿女瞧不上做‘泥泥狗'的活儿。”

  如何让泥塑走得更远,作为中国彩塑专业委员会主席,张认为,本着“拯救、保护、发展”的原则,保护和关爱产生泥塑产品的民间文化土壤。同时,媒体应加大宣传,使更多年轻人认同和重视本民族的文化。这样,我们的泥塑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丁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