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蘇富比进驻亚洲40年观察:为何选择香港

2013-10-14 17:51:30 王歌

  2013年蘇富比四十周年的秋拍,系扎根亚洲四十年的重要拍事。为了这个喜庆之年的秋拍,蘇富比整个专家团队倾力在全球搜集极品,而诸多藏家也为这一庆典而慷慨释出顶级珍藏。全球客户纷至沓来,一时间,人们会形容香港会展中心内人头攒动,抑或人声鼎沸…一个小细节:就连取咖啡的地方都排起了长队!如此人气,也难怪四十周年的秋拍会交出傲人的成绩单——总成交额达到了41.9亿港元,大幅超越此前28.8亿的估计!这个成绩同时也刷新了国际拍卖行在亚洲历年来最高的总成交纪录,同时四件拍品突破亿元。一个礼拜的拍卖已于10月8日在会展中心圆满落幕!

  如今的香港已经是继伦敦、纽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在业内几乎可以形成共识的是:没有1973年蘇富比的入驻,香港或许不会像今天这样具有非凡的市场号召力。由此看来,香港能够占据艺术市场世界第三的宝座,蘇富比可算得是第一功臣!目前香港作为亚洲艺术市场的优势十分明显——自由港、健全的法制、位于亚洲的核心地区、金融等相关产业齐备、链接中西方的纽带。于是乎,中国大陆或者世界各地的拍卖行和画廊都蜂拥扎堆于此,以期开拓更大的市场。那么40年前的香港是什么样?蘇富比又是如何选中了这块宝地呢?

  记者不禁追问:既然日本的购买力如此强劲,这家成立于乾隆九年的老牌拍卖行为何独独嗅到了香港的商机?仇国仕回忆说:“我曾经和朱汤生先生探讨过这个问题——为什么选香港?其实在香港拍卖的四年前,也就是1969年,蘇富比在东京尝试举办了一次拍卖会。但是当时的日本古董行业里,古董商的势力非常强大。我个人其实是非常钦佩这样的商业气氛。在日本,藏家都非常尊敬古董商,不会越过他们直接向拍卖行购买。试想可知,在这种商业模式如此稳固的前提下,拍卖的出现等于是对当地的古董商的冲击。当时他们的意志非常明确:他们不希望在自己的国土上有国际拍卖行出现,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意发生变化。因此想在日本拍卖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搁浅了。而当时的香港收藏家也在国际市场初露头角,开始前往纽约、伦敦买东西。而且香港又是个自由港,没有关税、艺术品进出的限制,自身商业发展的也很好。加之,地理上坐落在东亚的中心,距离台湾、大陆、日本、新加坡都很近。”

  朱汤生也在香港蘇富比30周年的回忆录里细说了当年选择香港的过程:日本拍卖遇阻时,当时连卡佛 (Lane Crawford,香港老资格的高档百货)的老板Mamie Howe(何邓菊如)便向朱汤生提出在香港合作的建议。朱汤生认为这个提议值得研究。在朱汤生看来,当时的香港想找买家并不困难,但是货源对于拍卖同样至关重要。如果在亚洲举办中国艺术品拍卖还需要欧美来提供货源的话,不仅失去了本有的意义,也会对纽约、伦敦造成内部不必要的竞争。为了更加了解在香港拍卖的可能性,朱汤生特地来到香港,拜访了当地的著名藏家赵从衍、利荣森以及当时《亚洲艺术》的总编。圈内均给予了朱汤生高度的肯定,认为在香港征集一定不难并表示愿意支持蘇富比来香港。这趟香港行之后,朱汤生决定说服伦敦总部同意在香港成立拍卖公司,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建议。

  朱汤生在回忆录中提及当年首拍的征集情况,他自己感觉非常幸运。不仅是本地古董商的支持,也有不少外地藏家都纷纷给予帮助。当时,企业家林秀峰愿意委托蘇富比出售数件罕有的珍贵瓷器。另外,朱汤生提到,他收到了一件被报纸包裹着的明成化青花碟。说到当年拍品的质量,朱汤生在30年后回忆起来,依然觉得十分满意。与日本的大相径庭的是,蘇富比在香港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加之首拍的成功举办,为蘇富比往后的四十年可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