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吕立新:我们应该买什么样的画?(下)

2013-10-15 17:55:29 吕立新

29《窗棂上的梦》纸面泼彩1990年作38.5x52

《窗棂上的梦》纸面泼彩1990年作38.5x52

  (五)买你看得懂够得着的

  几年前,我曾经心血来潮在一家画廊买了一张广东名家林墉老师的画,画的是很漂亮的重彩少女像;但很遗憾,这是一张假画。画廊老板也未必是真心想欺骗我,这张画他也是从国内一家著名的拍卖公司拍回来的,我买时他连同拍卖公司出具的证书也一同给了我。因为买画时看了又看,又一再压价,所以当我知道这是一幅假画时也不好意思再把画退回画廊了,就当是自己交了学费吧,直到今天这幅画还留在我的手上。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平时自己买画会看得很仔细,属于比较谨慎的,可这次为什么还会犯错误呢?答案并不难找,原因就是自己对林墉的画作根本不熟悉。没有认真研究过林墉的艺术,甚至连看他原作的机会也很少,仅凭偶尔翻画集的印像就去判断一幅作品的真伪,这种“隔山买老牛”的做法不出错才怪呢。

  在工作中我还遇到过一件与林墉老师作品有关的事:一位买家从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拍得了一件林墉的作品,他把画提走后,许多人说他买的这幅是假画,他一气之下便将荣宝拍卖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加倍赔偿损失。我所在机构接到法院委托的鉴定请求后,首先联系林墉先生本人,因为画家本人肯定是自己作品的第一鉴定人,但他的家人都以林老师身体不好为由拒绝让林老师出面鉴定。在联系不上林老师本人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第二个步骤,组织了北京的几位书画鉴定家来鉴定这幅作品,但结果却让我们很难做出结论,因为这几位鉴定家有人说对,有人说假,最终形不成一致意见。不得已,我们只得再去找林老师的家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他们说明情况,最后在病中的林墉老师看了作品,给出了真迹的结论。为什么那几位很有经验的鉴定家在看林墉作品时也会出现偏差呢?我想他们与我犯错误的原因应该是相同的,就是对林墉作品都不够了解。

  不了解林墉的作品是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林老师平时生活在广州,他的原作到北京展出的机会非常少,我们也很少能有机会与他本人见面交流,正是由于地域遥远的原因才造成了信息不畅,使得北方的收藏家们对他的作品不熟悉。同样的道理,广东的收藏家又有几个人敢买身处北京的范曾、王明明、冯远的作品呢?

  一张假画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买画要买自己看得懂够得着的。看得懂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从没研究过某位画家的作品,对他的作品不熟悉,就尽量不要去碰它。花同样的钱,有那多位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可以选择,何必非要一定选自己陌生的呢?艺术品投资要在自己的能力掌控范围内进行,盲人摸象的做法不可取。如果你真的需要某人的作品而你又不熟悉,那就请熟悉他作品的人帮你掌好眼。

  “够得着”的意思是:要买离自己所在的区域比较近的艺术家作品,如果你身在北京,就首选“京津画派”,这样的话,你不仅可以经常看他们的原作进行对比学习,而且了解他们作品的人多,你请教起来也比较方便。我相信北京有那么多的大画家,足以消耗掉你所有的钱。尽量不要把投资的目光盯在遥远的“岭南画派”、“长安画派”等地的画家身上,若你真的买了石鲁、赵少昂的画,在北京找谁鉴定都会成问题。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收藏其他门类的艺术品,北京的收藏家你能看清楚河南唐三彩、陕西兵马俑里面的事吗?买看得懂够得着的东西,记住我的话,以降低收藏投资风险。

  (六)买自己喜欢的作品

  与朋友去看拍卖会的预展,刚进大厅他就对着迎面的一幅画喊了起来:“这不就是画的我吗?”眼前的这幅画是青年油画家尹朝阳《青春远去》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名叫《林中嚎叫》。画面上是几个即将逝去青春的男子在一片树林中声嘶力竭狂呼乱喊尽情发泄的情景,作品表达了对青春的感伤和在冷酷现实挤压下人们的茫然、无奈和难以言喻的苦痛,以及在纠结中发出的内心挣扎的呐喊。显然,画面浓烈的色彩,厚重的视觉质感和激烈的情绪,打动了那位朋友,他站在作品前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说:“这幅画画得就是我现在的感受,不管多少钱,我也要把它买回去。”两天后拍卖时,这位朋友早早就到了拍场,最终他以将近七十万元的价格,如愿收下了这幅画。

  我特别赞赏这位朋友把投资与自己的喜好结合在一起的做法,钱投出去,不仅将来能获得收益,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使自己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可谓一举两得。这个钱投得超值。在现代社会里,我觉得想挣点钱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只要你勤奋肯下功夫就可以做到;但是,若想找一件能让自己兴奋激动,能使自己心灵为之震颤的事倒是不太容易的,而收藏到一件好的书画作品就恰恰能起到这个功效,能给你带来愉悦和满足。这种愉悦和满足是银行卡上的数字不能带给你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许多有钱人最终都会把钱花在艺术品上的原因吧。

  遇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就要像这位朋友一样,要有一种志在必得的精神,只要在自己财力能承受的范围内就当果断拿下,不能犹豫,好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件好东西在拍场上闪现一下就石沉大海再也不出现了,因为,真正的收藏家是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拿出来进行交易的。我们在拍场上隔三差五就能见到的“熟眼货”,一般都不是艺术家的精品。

  每到拍卖季,总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这幅画我出多少钱买合适呀?”言外之意就是想让我提前帮他定一个购买的价格。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会告诉他:“如果这幅画你是真心喜欢,能买到手的价格就是合适价。”不是吗?假如你在拍卖会上看上了一幅画,你提前给设定好了一个购买价格,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还不等你举牌,别人出的价就超过了你的价格,其结果就是你根本不可能买到这幅画。这样的话,你提前设定一个价格又有什么意义呢?在画廊买画也是如此,画价是由画廊决定的,而不是由你任意设想的。当然我们都希望是越便宜越好,但你出的价人家要是不卖又有何用呢?所以,你要是真心喜欢,就别考虑价钱,去举最后落槌前的那一下吧,只有这样,这件东西才能属于你,你才能把它带回家慢慢欣赏。

  在我的鼓励下,朋友们在艺术市场上高歌猛进的例子太多了,一幅幅他们钟爱的作品被收藏。一位朋友在看到白石老人的《金玉满堂》时,喜不自禁,一再感叹老人的鬼斧神工。在大师的笔下,土得掉渣、最乡间的玉米小鸡竟能幻化成如此清新撩人、意境高雅的画卷。在买这幅画时,他遇到了众多的竞争者,最终他以六百多万元将这幅能代表白石老人艺术水准的作品收下。事后,他对我说:“如果这画我不买下,将来准会后悔。”

  遇到特别喜爱的作品,争到最后的情况在我自己身上也时常发生。在拍场上,只要我提前确定好的作品,一般都不会旁落他人,尽管有时也是咬牙在举牌。因为爱,所以举。

  在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我被一幅书法作品深深吸引了,这是一幅林散之先生的字,作品尺幅不大,不到一平方尺,上面仅仅写了两个字:西园。这幅作品之所以吸引我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写得好,尽管只有两个字但却写得平正宽博,柔韧自如,既融合了各家又贯通了诸体,是先生人书俱老之作,臻于化境。

  而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西园”二字所蕴含的内容。西园是北宋驸马王诜的府邸。元丰初年,王诜邀请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十六位最有影响的大文人聚此游园,吟咏雅会。这件事在当时由米芾记录下来,在历史上人们把这次聚会称为“西园雅集”,李公麟特意以此作了《西园雅集图》。这次雅集也常被后人与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雅集”相提并论。后来,南宋的马远,明代仇英,清代石涛、华嵒,直至近代的陈少梅等大画家也都仿效李公麟创作过《西园雅集图》,代代相传被认为是文坛不朽的盛事。区区“西园”两个字一下就能让我思接千载,联想到民族文化长河中的那些熠熠闪光的人和事,这恐怕是只有一件艺术品才能具有的力量吧。买这两个字用了我20.7万元,平均10万元一个字,但我觉得很值。

  我常说艺术品是有生命的,一幅好画一幅好字都有着体温和血脉,如果你不爱它,不宠它,你又怎么能读懂它理解它呢?不懂艺术品,你的投资收藏之路又如何能走好呢?所以,我们在本书里所谈的投资都是建立在对艺术品的热爱之上的投资,是以“藏”带“投”的,而不是单纯的把艺术品看成是赚钱的工具。

  收藏投资不随大流,不赶潮流,真心去选择能打动自己的作品,把自己对艺术品的直观喜爱慢慢培养成一种知识,一种文化,这才是正确的收藏投资之路。只有路子对,收益也才会更大。其实,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单纯把艺术品投资做为谋财手段而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因为不懂,只得跟着别人去买,盲目跟风,偏听偏信,最终只会咽下苦果。我现在还记得2009年当代艺术疯狂的那段时间。那时人心浮躁,艺术品市场上人人谈画,人人找画,许多根本不了解当代艺术为何物的人也跟着起哄往这个圈子里挤。整个市场就如同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人们买到画后连包装都不开就急着加价转给下一家,唯恐鼓点一停,砸在自己手上,直到今天有些人的库房里还堆积着当年用重金买下的“艺术垃圾”,这不能不说是很惨痛的教训。在那场狂热中也确实有一小部分人把握住了机会获取了巨大的利益,但这些人都绝非是靠撞大运、凭运气,他们都是对当代艺术稔熟于心的专业人士。懂行的人把驴牵走了,不懂行的人过来拔橛,这就是当年的状况。我认识的一对夫妻过去一直喜欢青铜器收藏,可是当他们看到当代艺术的热闹景像后也终于坐不住了,用高息借钱买了几张大画,没想到,市场很快转冷,这几张画再也没人接手,为了还这笔借款,夫妻俩经常吵架,生活不得宁日。

  最近这两年全国一些地区轰轰烈烈掀起了“艺术品金融化”和兴建文化产权交易所的热潮,许多金融界人士也狂热地加入到了艺术品界的行列,他们理想化地把金融界的一些理论应用到艺术品上,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运行,大家很快发现其效果并不是像预期想象的那般美好,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很大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与执行者不懂艺术品的独有特征,违背了艺术品行业的客观规律有直接关系的。违反客观规律的创新犹如空中楼阁,蓝图宏伟却没有根基。如果只想靠艺术品赚钱,而又不爱它不懂它,那还是请选择别的渠道吧。

  买自己喜欢的作品,边投资边享受艺术。

【相关阅读】

吕立新:我们应该买什么样的画?(上)

吕立新:我们应该买什么样的画?(中)

版权声明:本文为雅昌艺术网独家专栏,未经雅昌艺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雅昌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