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神木石峁遗址被高度关注 发掘意义超兵马俑
2013-10-17 09:03:30 王帅 魏永贤 马广浩
陕西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少女头骨被用石膏封存保护了起来。
一座4000年的城池,在沉睡了几十个世纪之后被考古发现,从出土之日起,陕西榆林神木石峁遗址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10月10日,西部网记者来到高票入选“2012年世界年度十大重要田野考古发现”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4000年前的石砌城址令人震撼。
神木县文体局工作人员刘妮介绍说,“黄帝部族很可能就在这里生活。石峁遗址的发掘意义超过兵马俑发掘的意义,可与玛雅古城、埃及法老王金字塔相媲美。”
4000块石峁古玉流落海外
1929年,一名德国学者在当时的北平,从一些陕北农民的手中收购了一些古玉。这名德国学者发现这些古玉十分独特,并且年代久远。陕北石峁由此吸引了世界的关注。
刘妮告诉记者,近几十年间,陆陆续续有约4000多块石峁遗址的古玉流落到国外,被数千个外国博物馆收藏。“这每一块石峁遗址古玉都成为了该收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石峁玉器世界闻名,但是一直没有“正名”,是因为没有在考古发掘上发现过石峁玉器,缺乏关键依据。
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石峁遗址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刘妮说,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不断在石砌墙壁散落的石块中发现古玉,大量的古玉散落在石堆中。最有可能的是,这些古玉本来被镶嵌在墙壁的石头缝隙,以显示这座“王城”的尊贵地位。
4000年前古人就用石灰制作坑面
这些价值连城的古玉,相比石峁遗址发掘的历史价值与学术意义,又显得微不足道。
石峁遗址位于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山梁上,地处黄河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处。
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3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内城面积210余万平方米,外城面积190余万平方米。城墙越沟现象将石峁城址基本闭合,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
沿着石峁遗址特制的木板步道,刘妮带领我们参观了石峁遗址的东城门、角楼、马面和石灰涂面的坑铺。
“石峁遗址填补了我国没有石砌城址的空缺。”据刘妮介绍,挖掘出的东城门保持了基本完整的建筑形态,城门两侧石砌城墙上方对称的位置还有两根粗壮的圆木。“城门两侧石墙上的这两根木头,原本是一根,横在城门上方,形成城门的同时,起到加固和承重的作用。”
在遗址的一段墙面上,能看到有白色的涂层。刘妮讲解说,这白色的涂层就是石灰,这说明4000多年前就已开始用石灰处理建筑。
暂不对游客开放 拟采用昂贵“气膜”进行遗址区防护
因遗址发掘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一方面接待游客的条件尚不成熟,一方面游客进入可能会对遗址造成损坏,或影响到发掘工作,石峁遗址暂未对游客开放。
露天遗址的防护是世界性的课题,遗址直接遭受日照、雨淋、冰冻、风雪等天气条件,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甚至损害。
“石峁遗址是世界性的宝贵财产,防护措施我们一直在研究,目前是考虑采用‘气膜’这一材质进行防护。”刘妮说,“气膜”是新型材质,非常轻,透光非常好,是目前遗址保护的最好的技术和材料了,但是价格十分昂贵,等“气膜”防护工程建成,就可以考虑向游客开放。
附近发掘出鳄鱼骨化石
据介绍,在遗址附近的考古发现中,发现了与遗址年代相当的鳄鱼骨化石。这说明在当时,这一区域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与学者们“陕北曾湖泊遍地、森林茂盛、自然环境极好”的说法互相印证。
刘妮说,“石峁遗址的发掘,将中国文明史向前大幅推进,将马面、角楼等城防设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年,之前最早的记载见于魏晋时期,将中国壁画的起源向前推进了几百年,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全新研究范本,对进一步理解东亚及东北亚地区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石峁古城曾在北方文化圈中占据核心地位
不久前举行的“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上,石峁古城和土耳其的哥贝克力石阵令中外专家极为震撼。
石峁古城初步发掘的面积在400万平方米以上,其规模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是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经过近两年的系统发掘,考古学家结合地层关系及出土遗物,初步认定石峁城址最早(皇城台)当修建于龙山中期或略晚,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时期毁弃,属于我国北方地区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
令人侧目的是,工程浩大的石墙中埋藏了大量的精美玉器,在墙基中发现了大量的女性头颅,城内密集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祭坛、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的遗迹,还有其他遗址中少见的精美壁画、石雕人像,这都显示出石峁遗址曾经存在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并因此而在北方文化圈中占据核心地位。
石峁为研究龙山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标本
石峁古城以龙山时代定居农业文化为基础,吸收了齐家文化中的青铜游牧文化成分,可谓集南北东西文化之大成。
龙山时代晚期的欧亚草原社会,已经掌握了很多重要的技术,比如牛、羊、马的畜养,小麦的栽种,铜器的制造等,特别是乌拉尔山南部东侧的辛塔什塔文化拥有大型的聚落,发明了轮辐式的马车。从迄今的发现看,这些新的物种、新的发明均可能影响到中国,但是现在还缺少比较直接的证据,特别是从欧亚草原向中国黄河流域传播的中间环节。
石峁遗址所跨的时代正好是这样一个关键的文化传播时期,而且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中心位置,朝北更靠近欧亚草原地带,朝南离中国古代文明中心不远。从这个意义上讲,石峁为研究龙山时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标本。
石峁古城绝不是孤立的,它一定是欧亚大陆文化长期发展碰撞交汇的结果。牛、羊、马、麦和石雕等是欧亚大陆共同的文化要素,因此将石峁古城放入世界考古学中去研究,并不突兀。
(责任编辑:张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