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第五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百科宫殿 ——2013年我们所了解的艺术世界

2013-10-21 15:04:36 玛丽娅•科斯坦蒂诺

  第五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终于下定决心重新发现一位几乎被遗忘的美籍意裔机械师和艺术家——马里诺•奥里蒂(MarinoAuriti),并向其致敬。奥里蒂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建筑师,20 世纪30 年代移居美国,1980 年去世。他也算得上是一位哲人,不过也许他更愿意将自己看作是《绿野仙踪》里的奥兹一样的魔术师。奥里蒂最为野心勃勃的作品是一座他命名为《世界百科殿堂》的塔形博物馆,里面应当容纳迄时为止(1955 年)所有人类知识的“产物”,是一座可以与巴比伦塔相提并论的人造(神造?)视觉和建筑奇观。奥里蒂建了一个1:2000 比例的模型,本打算将这个一百三十六层的庞大工程设立在美国华府的中心,但无奈当时无人赏识,计划最终因为缺乏资金而流产。不过,若从巴比伦塔的传说来看,也许就像玛雅人所说,任何想要禁锢知识的企图都是极度危险的,那可能意味着时代的终结,或至少是一个轮回的终结。因此,这项计划理所当然不可能实现了。今天的参观者们可以在威尼斯的军械库看到当年奥里蒂所建的模型,也是这一宏愿仅存的硕果了。同时,人们在那里还可以读到许多奥里蒂的人生格言,例如“初犯可恕”、“劳动光荣”、“贪婪可耻”等,实在很有他所处时代的特色。不过,在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之后,鲜少有人会把这些话当真了。

  这座用木头、塑料和纤维素搭建起来的模型塔曾一度被尘封,直到2002 年才在美国民俗艺术博物馆中,作为永久藏品展出。它被认为是20 世纪50 年代艺术尝试的一个极端表现—在保持图腾样式外观和神秘主义形态的同时,有意识地想要展示“非凡”的东西—人造的也好,自然的也罢。最终形成了一种介于珍宝馆和马戏团之间的综合体,兼具哥特式教堂的庄严以及大型纪念碑的肃穆。

  现年三十九岁的马西米利亚诺• 吉奥尼(MassimilianoGioni)出任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人,他也是位于曼哈顿的新美术馆的副馆长和策展人。构思伊始,他就十分清楚需要挑选什么样的艺术家和艺术品。与前几届双年展相比,本届双年展表现得更为有序和连贯,“知识”带来的负担及其暗含的麻烦作为策展主题,清晰明了。首先,如今对知识的定义显得十分片面,似乎只是一种可以被补充或是被分享的“民主”象征,从而使得知识具有向其反面转化的风险。正如在当下这个“无限扩大”、“无限延伸”的网络时代,谈论百科知识可能是危险且极具挑战的。对吉奥尼来说,挑战来自于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声音。当然对双年展这样全面的大展而言,策展人的任务便是如此。但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则对策展人这方面的眼光提出更高的要求。作品应当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要能挖掘和展现人类智慧与本质,而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艺术品。所以当参观者们步入“绿园城堡”中心的主题馆,第一眼看到的作品是一组出自荣格《红书》的插图和手稿时,这显然是有意为之。这些画作绘制于1919 年至1930 年,描绘的是荣格所说的“内在图形”,一些源自潜意识需求的神秘图像。我倒是觉得荣格的这些“图像”与当时新兴的学科—精神分析学多少有些关联,似乎可以理解为是对这门严肃的科学中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给出的一些辩解。紧接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并由此宣告了非理性的回归。

  如此分明的策略和策展手法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制约了当代艺术的无限可能,使其局限于表现一些怪异或未知的事物,考验观者的智力;或是简单的复古,就好像曾广受罪犯、水手欢迎的纹身与曾在贵族当中十分流行的小胡子再次崭露头角,广为流传。而另一个备受质疑的问题则是传统主题的回归,比如常识与迷信、去语境下的民俗和宗教等,而这些主题有些甚至是早已被抛弃的。在人们的印象中,20 世纪60 年代比起19 世纪后期和20 世纪初期似乎感觉还要遥远:西方世界的经济衰退使得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物质需求而非精神需求上。这样一来,吉奥尼的“百科全书”反而不再具备本应具备的启示性:虽然强调了类别和秩序,但为了迎合后现代主义审美却完全放弃了理性。整个展览也贴切地以一个未尽的现代主义作品(明指奥里蒂的塔,暗喻精神分析学)拉开帷幕。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