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馆的文化创新
2013-10-21 16:12:29 祝君波
早就知道刘益谦、王薇夫妇两人倾力筹办龙美术馆,而当在开幕日步入该馆的大厅,一层一层地看完全部藏品时,还是不免从内心发出赞叹。
全国的民间美术馆不少,但从建筑到藏品能统一起来并相映成趣的,凤毛麟角。无疑地,龙美术馆算是其中的翘楚。
认识刘益谦夫妇大概有二十年了。那时我刚创办朵云轩拍卖公司,他们就时常来参加竞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眼光锐利,举重若轻,只要好东西,不惜出重金,很少犹豫不决。记得1997年,我们举办过一场“海派书画专场拍卖”以纪念公司成立五周年,图录第一次出了精装本。那年的秋季发生了东南亚金融风暴,海外的很多客人资金断裂不能前来竞投,但刘益谦逆势而动,大胆出击,买了我们不少艺术品,其中以200多万人民币的高价拍下了精品《吴湖帆山水册页》。拍卖这件作品竞价十分激烈,前后几十轮叫价,最后鹿死刘手。而当时的天价,在今天来看是太便宜了。由此可知,刘先生和世界许多大藏家一样,有前瞻性,眼光超前。
前瞻性、独具慧眼和有收藏理念,这是我对刘益谦夫妇的认识,而这一切印象在你看完龙美术馆的展品以后,会得到更强烈的印证。底层陈展的当代艺术部分,全面而具代表性。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方力钧、隋建国、向京,这些引领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均在其列,可以说这是一个观察当代艺术流派的视窗,填补了收藏展览界的空白,具有学术价值。从这个馆,我们也可看出藏主的超前性,具有发现的眼光,在人们疑疑惑惑、犹豫不决的时候,刘益谦已大胆出手。同样的道理,也反映在二楼的“红色经典艺术”系列上。近百幅油画、水彩,以革命历史题材为特色,反映了一个风云激荡、激情澎湃的时代。这里有很多人们熟悉的画面,有很多影响那一代人的作品,他们夫妇以敏锐的眼光和悟性,将其收归囊中,加以陈列,唤起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
投资最大也最具传统性的当属三楼的《龙章凤函——中国传统艺术馆藏展》,从近代齐白石、张大千起,直追宋元绘画以及瓷器、杂项,件件精品,弥足珍贵。同时让人看到历史的发展,折射时代的变迁。而这些展品均来自这二十年的收藏,足见主人的用心和投入之巨。如明四家仇英的《人物图卷》、唐寅的《金阊送别图》、文徵明的《兰亭修禊图并记》、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龙”宝座等等,均堪称精品力作。查资料显示,近年拍坛的一些扛鼎之作为刘益谦夫妇竞得,且价位不低。
刘益谦先生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格外鲜明。比如他选东西、买东西的方式,是多听他人、专家的意见,这本是不错的方法。但他概括出一句经典的话:“我买画从不看画,我是听画的”。这就让人产生了误解。我理解他的意思,书画的真伪鉴定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画和瓷器,绝不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新入行的藏家可以把握的,但又不可能学会了鉴定再来买画,机会是不容错过的。于是他借助了专家的眼光,听取专家的意见,然后自己拍板做主。看画一看真伪,二看优劣(应酬之作、标准件和精品有区别),前者靠火眼金睛来辨伪识真,后者靠独具慧眼来选择。刘益谦夫妇是借了他人的火眼金睛,靠了自己的慧眼和决断,买进了很多好东西,这实际上是创造了一种经验,企业家靠专家来收藏。但他说得比较直白,有的人接受不了。其实,很多成功的藏家,如张宗宪先生也是这样的,他有品赏能力,但复杂的真伪鉴定,留给专家顾问去解决。
最近,全国不少专家齐集龙美术馆,研讨中国民间美术馆的创建之事,专家们对这一新事物各陈己见,很受启发。以龙美术馆为例,我想下列的启示是值得思考的。
第一,龙美术馆创立和刘益谦夫妇两度入选法国艺术新闻的世界收藏家名录,这既是对他们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上海这座城市创新精神的肯定。建国以后,我们只有国家办的美术馆,改革开放出现了一些民间美术馆、博物馆,但大多属大众收藏的层面。龙美术馆的建立,改变了上海美术馆建设的历史,即民间的专业的高层次的美术馆出现了,标志着上海美术馆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第二,龙美术馆的建成,其场馆设施与藏品能达到如此水平,是具标杆性的。最近几年全国办的民间美术馆、博物馆数量不少,但归入专业范畴的,藏品既真又优,观赏环境又堪称一流的,并不多见。龙美术馆为民间美术馆的建立提供了很多经验。第三,由私藏到公展,显示了中国传统收藏观念的改变和进化。这也是一种变革。传统的中国收藏观是私密性的,个人玩赏的,称为独乐乐。龙美术馆在上海的创办,把私藏变为面向社会的公展,让大家来欣赏自己的家藏,变独乐乐为众乐乐,这反映了我们时代的开放性特征及其对收藏家的影响。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