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探访随州文物库房:第三位曾侯名字叫犺

2013-10-24 13:45:07 未知

叶家山古墓挖掘的编钟

 图为:叶家山古墓挖掘的编钟

  (楚天都市报)今年7月结束发掘的叶家山古墓二期取得重要进展,继曾侯乙、曾侯谏之后,第三位“重见天日”的曾侯的名字得以确认,叫做“犺”(kang第四声)。这一消息是10月20日在“鄂湘赣皖文化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随州之后,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向采访团发布的。

  自墓葬主人亮相以来,关于他的名字、身份,一直是谜。20日,采访团一行来到随州,经与随州市博物馆联系并获得许可,得以深入博物馆地下室,目睹正在进行清理的叶家山古墓二期文物。

  黄凤春介绍了发掘、清理的相关情况,其中一大发现便是这一位曾侯叫做“犺”。这可以证明叶家山是西周早期曾侯的家族墓地。“犺”的意思是指健壮的狗,取这个名字,很可能有健康、长寿之寓意。但仍不能确定这位曾侯是否姓“姬”。

  该墓葬另一组引人瞩目的出土文物便是编钟。叶家山墓地第二期考古共发掘74座墓葬、6座马坑,发掘各类文物一千多件。其中,111号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西周早期最大的古墓,在其中已发现5件编钟和1件镈钟。早年在曾侯乙墓中最大考古发现——65件编钟,其中的镈钟是楚王送给曾侯乙的。而这次发现的编钟,比曾侯乙墓中的编钟早500多年。“可以看出,当年这个国家对音乐多么看重,非常讲究礼乐,同时也让我们对中国音乐历史有更清楚的认识,可以看出音乐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时期的流变。”

  采访团参观了文物库房,看到众多青铜器、原始瓷器及陶器分类排开。不少青铜器表面呈现出鲜艳的蓝色。黄凤春介绍,这是青铜器表面与外界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另外,一件玻璃器皿里盛放有大约500毫升的清澈液体,这是从一旁出土的一件青铜器皿里倒出来的。“很多人觉得这应该是酒,究竟是不是,还需要进一步化学鉴定。”

  一旁的清理室里,工作人员正细心对一件件文物进行清理、记录。房间里摆满了桶装纯净水。黄凤春说:“文物清理要求非常高,不能使用自来水清洗,只能用纯净水。”5件编钟也在整理中,其中一件已进行去锈处理。

  据悉,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清理,这些文物即可公开展览。

  最高的炎帝像最宽的护城河

  楚天都市报讯10月20日,“鄂湘赣皖文化行”大型采访活动陆续走进随州、襄阳。

  在全球所有炎帝像中,位于随州炎帝神农故里的塑像是最高的,它于2010年亮相。该石像由中国美术学院于小平教授设计,以藏于美国的炎帝神农画像(清代画家吴承砚作品,后被八国联军窃走)作为蓝本建造。其底座边长56尺,意为中国56个民族;底座高度为42.6尺,意为炎帝神农诞生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立像高为95尺,意为九五之尊,高度超过了30米,加上地基,则高达45.87米,有大约15层楼高。

  在炎帝像旁边,是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熊召政撰写的《炎帝神农圣像记》,记载了这尊雕像的气势、特色,以及修造过程,这篇文章今年3月刚刚写成。

  当日傍晚,采访团一行抵达襄阳古城墙。据史料记载,襄阳城墙始建于汉代,那时的城墙为夯土所砌,宋朝开始使用城砖,后因经历无数战火,于元末坍塌。公元1365年,朱元璋派邓愈镇守襄阳,襄阳城墙得以复建。

  导游介绍,现在的城墙周长7331米,最高处10.84米,厚11至14米。城墙北临汉江,东、南、西三面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平均宽度为180米,最宽处有250米,是世界上最宽的护城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