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白庙计划”观察之一:“新农村”路上的白庙

2013-10-28 00:40:17 张桂森

  导读:2013年10月23日,白庙计划——艺术乡村建设季(第1季)开幕式在白庙老村和艺兵空间隆重举办。“白庙计划”由陈晓峰、徐弘滨、长风发起,村民张洁兵作为召集人。近百名艺术家在白庙村老村进村200米路面两旁展开了一场用艺术群体的智慧和行动改变乡村的艺术乡村建设活动。短短的30多天的时间里实施了近80件公共艺术,包括墙绘和装置作品,改造了村口的垃圾问题、破旧的超市外墙、废品收购站、厕所以及道路两边的墙绘、公共装置艺术品等,甚至帮助村民建立了白庙村第一个文献馆。美化了村里的环境,也让村民感受到艺术的力量。艺术家在现场辛苦的工作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很多村民给艺术家送水喝、大米和水果,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美丽乡村建设现场……

白庙计划

  “白庙计划”的缘起

  大多数时候,人们谈论宋庄时,只是在谈论小堡。

  2004年宋庄打出“文化造镇”的旗帜,一直到2006年12月8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把宋庄认定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成为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小堡成为宋庄成功向外输出的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作为北京通州区宋庄镇47个行政村之一,小堡村占地面积3.27平方公里,以小堡村为核心,宋庄的疃里、六合、大兴庄、辛店、喇嘛庄、任庄、北寺、小杨庄、白庙、邢各庄等村庄之中,聚集着上万的艺术家。

  白庙村也是宋庄镇47个行政村之一,在京哈高速的白庙出口,往西不到10分钟便能到达宋庄镇小堡村。宋庄人有句俗话:潮白河河西是白庙,河东是河北省三河县。在京通高速八里桥奔正东与河北燕郊接壤,白庙收费站隔开了北京与燕郊。

  “比小堡大,小堡才500多户,白庙有700多户”,村民张瑞全说白庙村几百年前就叫白庙,从前前街有个庙,后街也有个庙。一个叫老爷庙,一个叫关公庙。“前庙后庙,这到前庙就没人家了。后来都往前搬了,它又成后庙了,后庙就没了。”白庙计划的艺术乡村建设季第1季开幕式上,张瑞全作为村民代表上台发言过了把瘾。

  “白庙这个‘村姑’好在哪?它还原生态呢,这潮白河是中国的‘莱茵河’啊,这早就说过,是政府说的,头些年报还见过。中国还有一个莱茵河就是这个,在德国那不污染,这也不污染。河蜿蜒,有山有水就是风水啊。”张瑞全说到。

  同村的村民张洁兵更是做梦也没想到,能让现场那么多人站在台下听他发言。在去年之前,他还只是个“艺术爱好者”。张洁兵是村里最早和艺术家碰到一起的人,其家族在白庙村里也算比较说得上话的。自打2008年开始结识很多艺术家,但一开始他一直不太能理解艺术家做的事。去年,张洁兵投入二三十万在白庙做了一个艺术空间,陆续推出了七八个展览。

  一次偶然的机会,居住在白庙的艺术家徐弘滨在与张洁兵的一次闲聊中描述对村庄的一个概念,“当时只是说说而已,张洁兵是本地村民,他做了一个空间,也经常做展览,他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就把这个事情说给陈晓峰听,陈晓峰一下把热情点燃了。要做大家就开始吧,如果全部停留在商谈和计划阶段所有的事情没有办法进行,所有的事情都是做的过程中去解决它,包括资金的问题、材料的问题,所有的东西都是做的过程中去解决的,包括艺术家的沟通、想法、创意,都是这么一个过程。”徐弘滨说到。

  “他们本来今年还想做一个白庙艺术节,我说不要做艺术节。能不能把村庄改得更漂亮,我们的想法很快形成一个‘艺术乡村建设’的概念,用艺术的力量去建设乡村,每一个村民跟艺术家都能互动,形成一个最大的艺术品村庄,然后村民以后就可以做导游来解说,这样他们就有一部分收入,村民有不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艺术家身上。”“白庙计划”的发起人之一陈晓峰向记者说到。

  在陈晓峰看来,目前的宋庄处在“抱怨”的阶段,而且这个抱怨还太“粗糙”,“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包括宋庄,虽然我早在两三个月前就想改造一个村庄,当时没有条件,我找了很多人都没法实现,因为他没有这个概念,他们会以为这不是又要‘搞地’或干吗的?”

  “这地方太有意思了。整个白庙,它的经济第一个交集圈不是设在北京,而是在燕郊,燕郊和白庙中间隔着潮白河,刚好这两个地方又是桥头堡,所以它在未来的艺术经济带里面能做很多文章,而且能在宋庄能够找到一个点,它的支点跟宋庄整个构造是相似的。那么我想既然宋庄有小堡,那么它一定有其他什么堡,它一定能够把这种东西支撑起来。20年嘛,小堡只是一个面。村庄还得发展,那么在第二个阶段,生态危机的一个阶段,白庙可能是裂变的一种方式。村庄有需求,整个小堡,艺术家群体就有需求,隔壁村民也有需求,是这样的一个支点。然后整个国家的形势也有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嘛,那在这边‘造梦’,我们能造出什么样的梦?不然还是在空想,梦就要实现,我的理解就是最小的单元里面——农村实现这种东西,而且艺术是可以一下子跨越所有元素。”陈晓峰说到。

白庙计划

  艺术的白庙

  在一个月以来每天现场的工作中,“白庙计划”的发起人之一徐弘滨认为艺术家和村民之间的互动成为“计划”中最有意思的内容,激发艺术家参与白庙计划的制作作品的热情,新的关系模式在具体的艺术乡村建设中慢慢生发。艺术性,公益性,社会价值,文化互动是徐弘滨给出的艺术乡村建设白庙计划实践中重要原则,“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中缔结艺术因子,从中以艺术名义,构造现时的文化现场,在现场中集合更多善的积极的力量,打造新一轮艺术介入社会的价值观。”徐弘滨说到。

  根据徐弘滨的不完全统计,每天平均有15到20个艺术家或相关人士在白庙开展“改造”工作。“有的要做一周,有的需要两天,有的需要一天做完。我们尽量不改变艺术家绘画的风格,他自己跟村民交流,然后有草图或者照片给村民设计看,跟他们沟通,他们打起来也可以,深度的去让他们去体验这个,就是捆绑在一起,让他们彼此去沟通。”

  首先被“改造”的是坐落在白庙村主街道入口旁的农村超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庞智卿是最早介入“计划”的艺术家之一。白庙村主街道入口旁的小超市也是主街道唯一一个不大的超市,看上去外墙破旧、脏乱。“我们在墙的表面用色块涂装使它变得很温暖,因为它本身是超市,有很多琳琅满目的物品,就像色块一样。所以我选择在每块砖、瓦,每个结构的面用上不同的颜色,比如这个砖的一个色彩就是一个色彩,台面的整个这个大面是一个色调,只要它有转折的面我们就换一种颜色的推进方式,也让它出来,带着自身偶发的一种效果。将来这些小色彩就像印象派里边点的小色彩,这种线,包括梁、柱子的原结构线,在这里边变成一个线,整个背景、窗子就是一大片的面,等于说这个小房子中间具有了像绘画一样点、线、面的因素全部在这个里边。最理想的方式是超市里边也会有改造,因为这个色彩是跟里边的物品整个货架,墙面,包括里面的家具,很漂亮的水磨石的地,让我们进去感觉房子就像一个超市,各种各样的色彩,跟超市各种各样的东西是一个感觉,一样的理念。” 庞智卿说到。

白庙计划

  艺术家周洋明从参与“白庙计划”开始,连续工作了十几天。 周洋明工作的地方是在一个废弃的老房子进行。“农村有很多这种废弃的房子,这种废弃的房子更多的体现了这个村的精神,现在很多农村的改造基本上是把整村全给推了,建了一排排新的房子叫做‘新农村改造’,这让很多人根本找不着根了,尤其是一些老农一下感觉家没了。把一个农保持原村面貌,只进行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参与这个项目以来,用艺术的眼光去改变它,而不仅仅是领导的意志。”

  来自法国的艺术家马克也在最近参与了计划。“我觉得这个项目非常有意思、非常好。因为我觉得宋庄慢慢变成了一个非常有商业性质的,就像798一样的场所,所以这个项目的出现有一线美好的生机。在我看来,这个地方可能会存在一点点生活上的问题,比如说交通工具各个方面,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把外在的环境进行改善。”马克是美术馆的负责人,他表示将会把“白庙计划”列入到美术馆二十周年重要论坛的档期里。

  参与计划的艺术家王熹熹则是选择了“改造”一面水泥墙,墙面特殊的颜色、肌理让王熹熹决定在家琢磨两天,终于在把草图画好后,一到现场时才发现墙被刷成白色的。哭笑不得的王熹熹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进行工作,于是择反去想另外的方案,隔天又发现墙面被刷成了灰色,而且上面还做了肌理,王熹熹只好在现场又把方案给改掉了,再去想,现场作画的时候村民在旁边看得极其认真,还会给出自己的意见,“最开始我一画他说这个不行,这个太难看了,我说你放心好了,一定会慢慢好看起来的,他一直在旁边看,后来我说用喷绘会好一点,他说喷可以,我家里有喷枪,我去给你拿,你告诉我怎么喷,我来给你喷。他还是担心,因为他有自己的审美,他觉得那个红的门应该画一个喜鹊或者是画一个花什么的,我们是慢慢商量,尝试着让他们接受新的思维。”

  艺术家叶力萌也在墙上“涂鸦”,他画了黑色的防暴警察,也有天使的翅膀,是小黑人的形象,在砖上面画的,房东一听是黑人都快崩溃了,他很困惑,说这么多的颜色,为什么艺术家都要画黑色?“没颜色可以给你们买。”

  而在整个“改造”过程中,除了艺术家自带材料、工具,义务进行工作之外,前期其他产生的部分费用均由村民张洁兵支付,这部分的费用主要是来自一些建筑施工的工人工资。“相当于是公益性的,张洁兵是一个赞助人,他也是本地人。村里对此也表示支持,他们支持也是出一些工人,配合我们的事情做到位,比如说一些路,管道,原先没有做的现在都在跟着我们做,包括一些公共厕所、化粪池等等所需的材料,包括基本的管道安装都要求他们帮助我们实施这个事情,但是对于投入资金来说他们是不愿意拿现金去投入的。”徐弘滨说到。

白庙计划

白庙计划——艺术乡村建设开幕现场栗宪庭先生讲话

  当务之急:成立协调委员会

  在白庙计划——艺术乡村建设季(第1季)开幕式上,素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之称的栗宪庭也特地从小堡赶过来代表发言。不仅如此,栗宪庭还参与了本次“白庙计划”的logo设计修改,并表示会在后期成立顾问委员会,推进“白庙计划”。

  “后面老栗会用自己的资源把‘白庙计划’成长落地,他也认识到白庙正是他想要的东西,是对小堡的一种补充。老栗原来也想构造生态,但是错过一些时机,他觉得我们在做,而且是年轻人在做这件事,觉得太好了,一来就说他以后要来白庙住。”陈晓峰说到。

  “我们就是要让一些日常的,真正的艺术家去居住,有画廊,有饭店,就是它一定能形成一个生活的环境,这个就是正常的,一定有一个创作在这边。”在栗宪庭看来,白庙的当务之急是要成立一个小委员会,村民选择几个代表,艺术家选择几个代表,负责商量一些纠纷,怎么去协调处理。

  “就是让他们村民能够参与的,普通的村民关于居住方面,出租房子的协调。住的人多了,村民要有些服务,专门服务的小职工,帮助艺术家打扫,有帮着介绍房子的,有解决纠纷的。就是你一进来的地方,有一个小办公室,你提供所有的村子里的平面图,平面图包括空房子。我们拿着地图能够找到房子,房子找到了我们就租,租了以后,你帮着的去联系。然后定一个参考价,不要让村民定价太高。也让他们村民参加进来,然后不能随意涨价,艺术家过来看到有一个参考价,他们就可以自己跟他们谈,这种方式很有意思。”栗宪庭说到。

  有了各方资源的介入和支持,村民张洁兵感到欣喜若狂,他说:“有很多人问过我要用多久把白庙打造成什么样?我现在就可以肯定的说,只需要两年!因为参加到这个计划的艺术家们都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来和村民交朋友的,他们带着他们的思想,让它们在这里生根发芽。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和十个村民成为朋友,又或者一户村民能和十个艺术家交朋友。那我们很快就将迎来改变。”

  在张洁兵看来,白庙村的很多村民都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前他也没有,但现在他的目标很明确:情愿千金散尽,换来艺术白庙,美丽乡村。伴随着“白庙计划——艺术乡村建设第一季的落幕,走在“新农村”路上的白庙要在冬季之后才会迎来第二季的上演。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桂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