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鸣斩获首届“艺术8中国奖”
2013-10-28 08:45:58 滕昆
坐落于1920年由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有识之士创立的中法大学原址,艺术8秉承“对话、创新、传承”的价值观延续着“推动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中法大学昔日精神与今日使命。10月24日,首位获得“艺术8中国奖”的艺术家欧鸣个展于艺术8开幕,这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并师从尚晓风完成研究生学习的雕塑家在此展示了他两个月以来的驻地工作成果。 艺术8的国际艺术交流奖项的设置由来已久,“艺术8法国奖”每年都会迎来三位法国青年艺术家完成驻地创作并评出获奖者,而在今年,得到爱马仕基金会支持的艺术8推出了“艺术8中国奖”,并邀请到艺术家、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教授级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托尼·布朗(Tony Brown)、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谭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隋建国、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晋华、艺术8协会主席、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前院长亨利-克洛德·顾索(Henry-Claude Cousseau)与艺术8创始人、作家佳玥(Christine Cayol)组成评委会。
在这场展览中,欧鸣展出了他石膏材质的雕塑作品。借助于石膏作为媒介的流动性、不确定性与特别的纹理,呈现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并凝固着多种可能性的雕塑。在隋建国看来,“欧鸣自认是沿着国际上后极少主义雕塑家像托尼·克莱格、安尼仕·卡普尔、理查德·迪肯等这条线索展开自己的艺术实践。但是与这些前辈们不同的是,欧鸣不关心如何征服空间,如何寻找雕塑的新形式,新材料,新载体,新手段。他只是发现被雕塑家们当做中介和过渡材料的石膏,恰好足以敏锐同时也是逐渐地呈现他自己的内心。在他手下完成的一件件石膏作品,像感光后侵泡在显像液里的相纸,一步步,多角度地呈现出他自己此时此地身心的状态”。从小喜欢玩泥巴,并寻求一种人与环境的直接接触质感的欧鸣说,这次创作事实上是在最终完成的时候发现了作品与“巴别塔”之间的某种关联,而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对于自己而言只是一场实现灵感的过程,对于石膏而言,这种神奇的材料从粉到液体、再到固体的过程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这也让艺术家的创作会随着这种材质所展现出来的“随性”而逐渐集结创作的主体,这是一种自然及材料之间的对画过程,也由此让他的创作成为一种被无名力量——“心力”来决定作品最终的呈现的即使创作,当然,这也是这场展览题目“心力”的由来。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