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的核心要务
2013-10-31 18:32:22 彭菲
--上海时装周系列报告二
这几年,国际品牌爱上艺术展已不是新鲜事。如今,这股跨界风潮同样辐射到本土设计师品牌中,作为品牌的核心人物,独立设计师们不再演绎单一角色,他们进入了一个“身份多元化”的时代。
林剑认为,即使不少设计师开始有了多重身份,但其核心竞争力依然绕不开个人作品,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
目前,本土设计师要开拓销售渠道,需借助买手店的推广,诸如“薄荷糯米葱”与“栋梁”。其中,前者由洪晃创立,店内销售百余个设计师品牌。林剑坦言,国内的买手店还有很多进步空间:“国外每一家的买手店都有清晰的定位,因此吸引了不同需求的客人。因此,一家成功的买手店一旦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他们的忠诚度是很难随着市场变化而转移的。”他认为,在未来,买手店的店主,将会根据不同的店铺风格,选择与该风格相匹配的设计师,“因此买手店的市场,也会被细分。”他指出。
如今,国内买手店市场刚显雏形。近期,几家国际专业的买手制精品店、百货相继进驻北京与上海商圈。其中,李鸿雁、刘清扬、刘旻这三位中国设计师首次入驻了上海连卡佛。《ELLE CHINA》资深编辑叶子告诉记者,连卡佛服装总监Sarah Rutson最看重的是“创意”和“生产”。“三位设计师的共性在于,每一季的面料都是独创的,并且能够顺利地、稳定地生产自己的作品。”她补充道,“连卡佛在尊重设计的同时,会选择实穿性高的作品。因此,过于概念化的设计,可能很难带来可观的实际收益。”
“鉴定一个设计师与时尚品牌是否成熟,需要接受更专业的权威和市场的检验。”对此,李鸿雁告诉记者,她说:“我坚定要做既叫好又叫座的设计。”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本土独立设计师经历了第一轮大浪淘沙。和很多当代艺术家一样,他们的圈子不大,大多相互认识,一起开始经历各自的品牌,也经历了诸如长乐路、田子坊的租金疯长。他们中的一些人,踏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也有人则墙外飘香后“荣归故里”。然而,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检验,他们还需走一段不短的路。
“时装周的意义,是展示作品的同时,带动品牌的实际收益——买手要下单。国内时装周是媒体主导的,买手少,参与其中的更少;但从另一个角度,全球的买手数量都非常有限,他们需要在预算范围内,从全球各个品牌中选择货品。那么,留给中国设计师的份额,就相当少了。”林剑告诉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